兩個“百年目標”:民生如何更進一步--十八大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

兩個“百年目標”:民生如何更進一步

2012年11月10日14:50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描繪健康圖景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健康”。對國家而言,民眾的健康至關重要。十八大報告強調,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8月17日,衛生部發布《“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透過該份報告,一張2020年的中國健康圖景徐徐展開。

《“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提出,到2020年,“改善城鄉居民健康狀況,提高國民健康生活質量,減少不同地區健康狀況的差異,主要健康指標基本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總目標,並將總目標分解為可操作、可測量的10個具體目標和95個分目標。

其中,10個具體目標包括:國民主要健康指標進一步改善,到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產婦死亡率降低到20/10萬,減少地區間健康狀況的差距﹔完善衛生服務體系,提高衛生服務可及性和公平性﹔健全醫療保障制度,減少居民疾病經濟風險﹔控制危險因素,遏止、扭轉和減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強化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加強監測與監管,保障食品藥品安全﹔依靠科技進步,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實現重點前移、轉化整合戰略﹔繼承創新中醫藥,發揮中醫藥等我國傳統醫學在保障國民健康中的作用﹔發展健康產業,滿足多層次、多樣化衛生服務需求﹔履行政府職責,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年,衛生總費用佔GDP的比重達到6.5%∼7%,保障“健康中國2020”戰略目標實現。

研究報告同時指出,距離總目標的實現,當前仍面臨7個方面的挑戰。來自總體層面的挑戰包括社會轉型、地域差異以及疾病負擔。此外,重大健康問題和健康危險因素,成為兩大直接威脅公民健康的挑戰。衛生體制方面的挑戰,則突出表現為醫療衛生服務和公共衛生政策與實際需求之間的較大差距。衛生資源總量仍然不足,結構不合理,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仍然較差。

而中國正在進行的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則是要從制度層面協調解決當前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不適應的矛盾。

三年來的改革實踐証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向正確、路徑清晰、措施有力,尤其是在基層取得明顯成效,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改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所緩解,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更加重要的是,通過三年來的改革實踐,進一步深化醫改的有利因素已逐漸累積。

首先,改革形勢越來越好。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孫志剛說,中國三年醫改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概括起來,就是建成了一個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醫療保障網﹔重新構建了一個嶄新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平台,這個平台的硬件建設、軟件建設、功能設置和運行機制較改革前發生了質的變化。很多改革的舉措都聚焦在基層,形成了政策的疊加效應,其效果和能量正在逐步釋放,效果越來越好,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同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取得了新的突破。社會各界、乃至國際社會都對中國醫改給予積極評價。

其次,改革共識越來越多。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衛生政策研究》雜志主編代濤研究員告訴《了望》新聞周刊,經過前三年的改革探索,社會關注持續增強,令改革共識越來越多、改革方向日益清晰。“比如,公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絕不能以營利為目的,政府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治理機制、補償機制、運行機制等都需要改革,這些基本在全社會形成了共識,這就有利於改革走向深入。”

最后,改革措施越來越有力。從組織體系看,為推進改革,國務院成立了由20個部委組成的醫改領導小組,統籌組織和協調全國的醫改工作。各地也相應成立醫改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建立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各部門分工協作的工作格局。這種領導體制和推進機制為全國醫改的推進提供了有力有效的組織保証。從經費保障看,按照分級負擔的原則,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努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多渠道籌措資金,力保醫改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保証各項改革任務順利推進。從政策體系看,三年多來,中央共出台醫改文件14個,主要部門共出台重要配套文件50多個,地方出台的文件更多,這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醫改政策體系,政策協調性不斷增強、疊加效應不斷顯現,確保改革朝著正確的方向積極穩妥地向前推進。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新醫改著力做好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之時,其對自下而上的基層探索態度開放。於是,來自基層的改革創新比比皆是,如安徽省的“安徽模式”、陝西省的“神木模式”“子長模式”、江蘇省的“鎮江模式”、湖南省的“桑植模式”、“藍山模式”等,均在全國形成一定的影響力。“我們在北京研究時覺得很復雜的問題,討論不下去了,地方卻已經在實踐中找到了破解之路。正是基層的探索給高層改革開拓了思路。”衛生部黨組書記張茅如是說。(記者 楊琳 張冉燃 屈一平)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實習)、朱書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