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以党内关爱唤醒基层党员干部在党意识

倪洋军

2016年09月27日11: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听到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吐槽,现在很多基督教场所比农村党支部建得还漂亮,而且信徒们“赶教会”比党员参加党内活动还积极;相反,一些基层党支部以及党员活动场所长期关门上锁,平时很少看到党员“面孔”,还有不少党员流失在外,连自己所属支部的书记是谁都不知道,成了名副其实的“空挂党员”。当问及原因时,基本都异口同声地说,“人家教会对信徒可好了,谁家有个困难、病情时,总会有人上门慰问,或帮着代为祷告。”

也许笔者听到的只是个别现象、一面之词,但是,为何基督教等宗教信徒会如此虔诚地信教,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个别领导干部辞职进宗教场所当教徒信徒,而我们党内一些党员却缺乏这样的信念和执着,党内生活不正常、先锋作用不发挥,恐怕与我们的党组织主动作为、亲情关爱缺失有着不无重要的关系。笔者认为,要想让党员回归组织,增强在党意识,发挥先锋作用,党内关爱不能被忽视或轻视。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压力大,面对的矛盾问题多,但是生活状况不佳,特别是工资待遇长期偏低,尽管一些地方也实行了村干部绩效管理等,适当提高了村三大员的工资,但是其他村组干部的工资还是很低,加之政治进步的空间又很小,导致基层党员干部动力不足,无心工作,无法去关爱其他农村困难党员。为此,一方面,要持续改善基层党员干部的经济待遇,让基层干部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党建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基层支部有钱办事;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结对帮扶机制,特别要有对困难党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措施,确保让每一名党员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从而产生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

活力来自于活动。党建活动是激发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活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是,一些基层支部长期不组织党员搞党建活动,或者只满足于挂个活动室的牌子,导致基层党员干部看不到党组织的作用,更无法为党组织出力流汗、贡献智慧;还有的党组织平时甚至连一本学习资料都“懒得”发放给党员,让党员觉得自己缴纳的党费“打了水漂”,连交党费的积极性都没有了。故此,各级党组织要常态化设计和组织各类党建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党员参加,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尤其要使“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切忌将其形式化、简单化、庸俗化。除此之外,还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通过为党员订阅党报党刊等方式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同时也有利于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人是有惰性的。党员干部也不例外。尤其是思想上的惰性一旦形成很难改掉。少数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很大程度上与其思想僵化、思维惰性有关。而解铃还须系铃人。思想上的问题必须通过思想工作来解决。基督教会中除了有正常的讲道、解读圣经外,还有经常性的“交通”、“团契”等形式,帮助信徒解决思想上、信仰上的问题,防止“信偏”了。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更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各种方式与党员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教育提醒党员干部特别是思想上有波动、信仰上有偏差的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防止出现信仰危机。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党组织负责人要主动“触网”,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利用现代信息交流工具,与党员进行面对面、键对键的互动交流,为党员群众指明方向、廓清迷雾、提高认识,抢占思想领域和意识形态“制高点”。

将心比心,以情换情。人是感情动物。组织上有了亲情关爱,党员干部自然会感悟在心、感动在情,进而增强在党意识,切实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才能让党员打心眼里愿意听党话、跟党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倪洋军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