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柱
2016年09月18日13: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往往让老百姓觉得“太高冷”,不接地气,也弄不清和自己有哪些具体联系。对于这样的情况,近日,河南省出台了《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实施办法》,要求省级行政机关出台的“红头文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为此,笔者认为规范红头文件,首当其冲是要让人“看得懂”。
众所周知,“红头文件”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主要担负着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重要人事任免、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等信息的有效“传递”。为确保政令畅通, “通俗易懂”的行文是最起码的要求,只有让群众听得懂,才能信得过,也才能用得上。
反观现实,一些政府部门出台的红头文件着实让人“费解”。要么为追求红头文件的“严谨性”,在内容上不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学术用语”,看文件就像看老中医开的药方,让人不知其意;要么为追求文件的“高大上”,在表述上“套话连篇”,让群众看了云里雾里;要么玩“文字游戏”,存在歧义,不同的人容易解读出不一样的文件精神;还有的过于宏观宽泛,不够精确,给后续执行留下了一定的“弹性空间”和“回旋余地”,也让人有“看不懂”之惑。凡此种种都背离了文件尤其是官方“红头文件”颁布下发的初衷,群众看不懂,那么岂不成了“自说自话”,减弱了本该达到的效果。
大繁至简。越是繁琐的事物、复杂的道理越需要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此次《河南省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实施办法》出台,用“白话文”对“红头文件”进行话语转换,力求让文件精神从桌面纸上,落到田间地头。精准抓住了以往“红头文件”任性的“病根”,切实做到了对症下药。《实施办法》指出:政策文件解读应当结合社会热点、群众关注点,摆事实、讲道理,把政策文件与群众利益的关系讲明白,不断提高政策文件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政策文件解读方式可以通过撰写解读评论文章、政策问答、媒体专访等多种形式进行,并以数字化、图表图解等方式予以展现,确保解读信息可视、可读、可感。
诚然,两种语言的沟通交流需要翻译,官方和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样需要“翻译”来减少“信息差”。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红头文件”在上传下达、信息交换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保持政令畅通,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让广大基层群众准确、原模原样、原汁原味享受到大政方针政策带来的实惠,拷问着红头文件起草部门、政策文件制定者、参与者的“文风改变”和“讲话水平”。
开门方能见山,通俗才能易懂。红头文件是保持政令畅通的文件、是关乎政府形象的文件,更是关系民生福祉的文件,只有多接地气、多拉家常、多说大白话,少绕弯子、少说套话才能让文件精神准确无误的从桌面纸上落到田间地头,落到百姓心中,最终实现官民互信,维护政府公信力。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