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杰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则“无功即为有过”的故事:有位官员死后到阎王处报到,自称任职期间不贪钱财,所到之处,“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王讥笑说,为官要干事,“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井水不饮,不更胜公乎?”这位官员辩解说:“某虽无功,亦无罪。”阎王驳斥说,“公一生处处求自全”,遇到麻烦事,常“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碰到艰难的事,则“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说得那官员惭愧万分。
现实中,抱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官从政观念的党员干部也不在少数。“宁可不干事,也不能出事。”“看看风头再说,等等时机再办。”“干事就易犯错,不干事才不违规。”等等,把不干事、不作为当成了“保险箱”,避风头、保平安,甘当“太平官”、“混子官”,在岗不在状态,在位不谋公事,在职不干实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状态必然会导致精神懈怠,影响干事创业激情,阻碍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
占着位置不干事、拿着俸禄混日子、关键时刻撂挑子,就是为官者的失职,是“过”而且是“大过”,不仅是事业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也是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问题。在其位谋其政,有位当有为,这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要官何用?为官何荣?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为官一任,就要保一方平安、服务一方百姓。党组织把党员干部放在一个岗位上,是信任,更是重托,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该尽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需忠于职守、敬业奉献,多一份责任、多一份担当,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如果只想“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样子”,只会留下一生耻辱、一世骂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功即是过”既是从政的理想追求,也是为官的政治责任。厚植“无功即是过”“官念”,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摈弃惰性、告别平庸,敢闯敢试、敢抓敢管,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确保抓好管好;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不“守成”、不“守等”、不“守旧”,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善始善终,真正做到做一任官、担万代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常言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只有在思想深处厚植 “无功就是过”为官从政理念,才能摆正自身位置,转变“官念”,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公仆之心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不断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甘平庸、不甘落后,突破一切束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党和人民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