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5日08: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各族青年在布达拉宫广场欢呼合影。 |
人民网拉萨8月24日电 (记者陈沸宇、韩俊杰、扎西) 如今的拉萨河畔,繁忙的达孜工业园区被当地群众称为“热土”。这块土地上,入驻企业已达340多家,解决农牧民就业4000多人。20年前的西藏达孜县,几乎没有任何企业,今天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江苏省的大力援助。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工作方针,形成了59个中央国家机关、17个省市和17家中央骨干企业对口支援西藏的格局。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丰富深化了中央治藏方略:将对口支援西藏政策延长到2020年,将项目、资金向农牧区倾斜、向民生倾斜,进一步完善以干部援藏为核心,辅之以经济援藏、科技援藏、人才与教育援藏相结合的援藏格局和工作机制。
一组数据反映了西藏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从1993年到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从37亿元跃升到920.83亿元,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由1.56亿元增加到164.75亿元,增加了104倍;201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71元,是1993年的10.6倍。数据充满着温暖:它包含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也包含着中央机关、兄弟省市、中央骨干企业等20余年的大力支援支持。
承担对口援藏任务的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将援藏任务纳入本地、本单位总体规划和工作部署,建立援藏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开展人才、资金、技术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援藏工作,上演了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感人长剧。截至2014年底,累计实施援藏项目8310个、落实援藏资金296亿元,有力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援藏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在广东、福建两省援藏的扶持下,林芝市初步建成以特色养殖、优质水果干果、林下资源采集加工、粮油生产加工为主的产业带和以优质水稻、莲藕、野生天麻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
走进林芝市巴宜区珠曲登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民族特色的民宅,水泥路、太阳能路灯、村级卫生室等应有尽有。当地干部说,该村是用援藏资金等建设的12个小康示范村之一。近年来,各对口援藏单位把80%以上的援藏资金和项目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在解决了住房、吃水、用电、参保等基本生活问题后,把目光瞄向了更高层次的发展。
“援藏先援教,发展先育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方式让内地西藏班成为不少藏族学生的首选。截至目前,全国21个省、直辖市办有内地西藏班(校)和中职班,在校生规模达2.69万人。去年9月,拉萨市东郊教育城内的北京实验中学和江苏示范学校,通过引进百余名援藏教师,用先进的办学和教学模式带动拉萨整体教育水平提升,被称为“家门口的西藏班”。
北京市先后派出8期78名医生到拉萨各级医院,发挥“传帮带”作用。援藏医生通过“互联网+医疗”等现代化手段,协调北京医疗专家为西藏开展远程诊断,提高了西藏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
2012年2月,陕西省第六批援藏领队田建文提前结束休假,前往普兰县蹲点,他打着吊针吸着氧,与部队官兵同吃同住同巡逻。今年4月日喀则地震后,身处重灾区樟木镇的山东援藏干部李冬积极组织抗震救灾,避免了数十次余震中出现新伤亡……援藏干部把驻地当故乡,视当地群众为亲人,当地群众把他们修的路叫“团结路”,打的井叫“团结泉”,盖的房子叫“幸福屋”。很多援藏干部离开西藏后,仍时时关注着受援地的发展,千方百计帮助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三年援藏、终生援藏”的诺言。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25日 01 版)
相关专题 |
·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