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新京报:官员“能下”才能廓清吏治生态

2015年07月30日08:17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官员“能下”才能廓清吏治生态

  中央此番出台新规,是首次系统性地解决官员“能下”的问题,而通过各级官员的“一体执行”,“上去下不来”的规则壁障也有望彻底清除。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中办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首次明确干部“下”的6种渠道,详细列明领导干部或被“调岗”的10种具体情形,阐明问题官员“复出”的前提条件。中组部方面称,“出台《规定》,明确下的标准,规范下的方式,疏通下的渠道,有利于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和良好的用人导向”。

  “上”有上的路径,“下”也该有下的制度,唯有将其理顺,官员“能上能下”才能落到实处,风清气正的吏治生态也才可期。否则,某些官员难免会以投机钻营方式经营“向上的台阶”,甚至以牺牲地方发展、民众权益为代价换取晋升,结果败坏党风政纪,也很难契合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需。

  实际上,此前也不乏类似的制度性管道。如2009年起实施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明确了决策严重失误,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等领导干部会被问责的7大情形。《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亦对违纪公务员有降级等相关处分规定。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委原秘书长赵智勇、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等受到“断崖式”降级处分,被舆论视为干部制度改革在“能下”方面的积极探索。

  但无论具体规定,还是现实操作,官员“能下”仍是停留在尝试、摸索的阶段,并没有形成常态化制度。而中央此番出台新规,则是首次系统性地解决官员“能下”的问题,也有望通过各级官员的“一体执行”,彻底解决这一困扰政治生态的难题。特别是在适用“下”的具体情由、程序等方面,设定了明晰规约并昭告内外,也能收紧吏治紧箍咒,打破固有的官场生态。

  像以往,在“上去下不来”的规则壁障下,有些干部虽然因过失被免职,但行政级别岿然不动,其震慑力也有限。《规定》出台,则能规避其弊端,也促使从政环境的纯洁化。实质上,“能下”对那些问题官员也是种保护,能起到扫除歪风积弊的作用,令其不至于在错误甚至违法犯罪泥淖中越陷越深。

  而有了“能下”的针对性规章制度后,还应解决实践操作的问题。即诸多考核、评价、认定、处置等事务性环节,必须让规定长出牙齿、落到实处,让“降级”和“退格”形成机制、化作常态。这里面,有些关联性细则也该尽早明确,比如如何认定“庸”“劣”,“断崖式”降级的标准如何确定,都该有细则设计。

  其次,在操作过程中,还应考虑扩大公众参与,接上民意评价的“端口”。要畅通社情民意渠道,也形成开放的考核评价系统,使官员履职绩效和“上下”能被看得见,公众也能发挥有效的监督补缺作用。此外,吏治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民众权益实现,故触角要更敏感,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不能等出了大问题、造成大损失后才进行事后调整。

  说到底,随着全面深化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该及时跟进,将“能下”纳入该制度体系中很有必要。尽管易得罪人的“能下”实施起来阻力不小,但越是如此,越要拿出“壮士断腕”的雷霆手段,严肃吏治,还政治以清明,还民众以信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