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纲
政府不仅要有治理垄断的决心,而且要有斩断垄断的行动力。这一方面需要尽快修改、完善汽车消费市场中某些不适应市场经济法则的规章、制度和行业惯例,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消费选择权;另一方面要及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割裂现有灰色利益链条,还公众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还市场一个公正的交易秩序。
据新华社4月13日报道,4月1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发布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在整车配件零整比系数中,18个车型中系数最高为1273%,最低为272%。用通俗的语言表述,系数为1273%的车型,如果更换所有配件,所花的费用可以购买12辆新车。
消息发布后,立即引起社会的一片质疑。
关于汽车售后服务中原厂配件价格畸高问题,一直广为消费者诟病,但是具体高到什么地步,公众并不了解较准确的信息,相关协会发布的上述数据,佐证了公众的怀疑,同时,也远远超出了多数人的心理预期。
在超过1200%的零整比背后的现实是,不少消费者一直要求在购车时明示汽车售后的原厂配件价格,但无论是生产者,还是销售者,对此都置若罔闻。这无疑暴露出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存在垄断,要想享受 “三包服务”,车主只能去制造商指定的售后服务站进行维修、保养,而4S店售后服务采用的多数是“只换不修”的方式,车主只能无选择地接受畸高的配件价格,对汽车消费市场的话语权十分有限。
畸高的汽车零整比能长期存在,说明我国这个有着7000亿元规模的巨大汽车消费市场,存在管理缺陷。它将汽车消费者在购车后置于一个无可选择的境地,危害了公平的市场秩序;目前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在实行过程中发生扭曲、助长垄断,而主管部门并未充分履行实时监管、调控的责任;在行业暴利的诱惑下,汽车制造商、销售商进取心不足,弱化了创新动力,削弱了与国外车企的竞争欲望和能力。
畸高的汽车“零整比”传递出畸形的市场信号,它提醒我们,汽车消费单靠市场这只“看不见手”调节是不够的,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适当引导。这不仅符合公众意愿,也契合汽车市场变革的需要。
打破垄断,政府监管的“鼻子”必须灵起来。政府不仅要有治理垄断的决心,而且要有斩断垄断的行动力。这一方面需要尽快修改、完善汽车消费市场中某些不适应市场经济法则的规章、制度和行业惯例,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消费选择权;另一方面要及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割裂现有灰色利益链条,还公众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还市场一个公正的交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