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新闻热点:环保局长戴口罩
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网上挨骂了,因为他说“不戴口罩”。作为环保局长,针对北京污染天的频发,陈添15日表示,“我不戴口罩,家里也没有空气净化器。”他建议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对社会负责。当下环保部门已经成了一个舆论情绪的发泄筒,环保局长成了垃圾箱,舆论暴力最后逼得环保局长们集体沉默,不敢说、不愿说、不想交流,一边是愤怒的大众,一边是沉默的环保部门,这对污染治理不是一件好事。【详细】
聚焦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共有产权,住有所居新杠杆
土地低价出让,政府舍利支撑,让符合条件的家庭适度避开房价的侵扰;高于成本价、低于市场价,绕过了经适房、两限房可能的福利陷阱,也消除了廉租房、公租房的产权之憾。有论者言,这是赢方最多、最可持续下去的住房发展模式。【详细】
中国青年报:公务员不该享受住房“超国民待遇”
公务员们本身工资收入并不高,给予其相应的福利保障(包括住房保障)有助于公务员群体的稳定性,符合公共利益。但是,官员的福利标准应居社会中等水平,而不应享受令社会其他群体望尘莫及的超国民待遇。如果一些地方政府全然不顾社会公众的感受,仍一味地在住房上为公务员群体谋求“超国民待遇”,不仅有悖社会公平,也极易成为误导民众的错误风向标。【详细】
经济日报:经济日报:干部下基层应该“给”什么
干部下基层,需要解决更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要“由点及面”、“触类旁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而要给政策、给思路。如此,才能提高决策水平,达到下基层的目的。【详细】
检察日报:整治“裸官”从文件走向现实
其实,对“裸官”就不该“和风细雨”。无论是禁止提拔“裸官”,还是调整“裸官”职位,都传达了一种信号,即无论从政治忠诚考虑,还是预防、排除腐败风险,中央、地方不支持“裸身做官”,甚至是最大程度限制“裸身做官”。但是,从根本上遏制“裸官”、“裸官”腐败还在于透明和完善的监控措施。【详细】
新京报:“忧官哥”落马,“雷语”是先兆吗
官员雷语,未必就是腐败指证,也可能是口误,抑或缺乏公共表达技巧的训练。但也要看到,有些雷语则“言为心声”,是官僚心态的透视镜。就拿杨光成的雷语来说,它显然不是“口误”,更像是真实心迹表露。【详细】
法制日报:官员派头足体现特权思维外化
一些官员却是喜欢摆出官员派头的。这个所谓的派头当然会因人而异。但是,其基本的特征是特权思维和特权形象——因为内在的特权思维,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了特权的形象。这种特权形象体现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日常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作风,抑或是与人相处时的姿态,生活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无处不在。似乎,如果不能被一眼看出是为官者,就是失败。【详细】
展现网友观点:
跑好网上“最后一公里”
对网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利益、舆论关注的问题,不仅要致力于回答“怎么看”,还要深入说明“怎么办”,做到既“解扣子”,又“指路子”。【详细】
切莫一味追求“群众满意度”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诉求合理与不合理,都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就为了群众能够“点赞”、不给“差评”。这种简单将“群众满意度”作为终极目标,为解决个别问题,采取短期行为、个别对策,最终只会导致“按下了葫芦翘起了瓢”,不合理诉求越来越多。【详细】
莫让“变通”绑架制度
广大干部不能做“装在套子里的人”,将陈规旧矩束之高阁、久不更新,却也不能绑架制度,成为官场的“变色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