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用制度为“公务自行车”贴牢“永久标签”

许安文

2013年12月23日11: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多地开展了公务自行车试点。(12月22日人民网)

从2012年2月开始,湖北武汉、广西桂林等地陆续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工作,此举既节约了政府开支,又转变了干部作风,还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公务自行车“开头”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坚持下去。要想长久骑行下去,必须从制度上为“公务自行车”贴牢“永久标签”,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让公务自行车真正“跑”起来、发挥好作用。

当前,公务出行方式的转变,政府机构的节能减排,都要靠公车改革的真正推进。只有建立清晰透明的公务用车制度, 在执行公务用车制度上发力,才能真正减少浪费、鼓励节约。党员干部要执行好中央关于“三公消费”零增长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公务用车制度,让公车改革和公务自行车推广两个轮子走路,使公车数量减少、费用年年降低,公车不再私用,大力破除特权思想,让公务员回归一个个普通的“骑自行车上班族”,大力提高公车改革效率。

在建立出行保障机制上发力。政府部门需在建立出行保障机制上下功夫,为绿色出行提供一个良好环境。要根据有关要求,结合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成了机动车的海洋的实际,政府要让出自行车道方便干部出行办事,使干部的公务自行车行为成为自觉。加大自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结合实际配备公务自行车,切实解决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在健全管理维护制度上努力。桂林一些公务员“吐槽”公务自行车的借用管理方式“太原始”,自行车的借用点也不多,借用起来存在一定麻烦;武汉市虽然推出了刷卡借车的系统,但系统出现问题后常常不能及时修好,影响了正常使用等等,说明试点地方在健全管理维护制度上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需结合实际在管理和维护制度上进一步探索改进。

公务自行车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监督机制的完善和监督措施的到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机制。要结合公务自行车的特殊颜色和标示实际,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清晰辨别马路上行驶的任何自行车的“公私”性。纪检监察部门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有机整合,结合安装的“天网”等监控系统,随时监督公务自行车的违纪使用,并以充分证据处理违反规定的责任人,确保干部在制度规定内规范出行。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当前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在整改“四风”问题的有利时机,关键还是需要领导“领骑”,带头从制度上综合发力,使公务自行车永久上路,在全社会掀起新一轮的节约之风、廉洁之风。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