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从“基础性”到“决定性”看改革“突破性”

干越白丁

2013年11月13日10:3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2日下午,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应该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济社会要良性运行,离不开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这“两只手”共同发挥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也是一个重要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表明中央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5年的改革历程,我们党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在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基本上只有“政府调控”这一只手,市场调节微乎其微,这成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鲜明印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在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基础性作用”这几个字,由此进入了中央文件当中。“不找市长找市场”成为一些地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

实践无止境,改革不停步。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2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得到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扩大。但不可否认,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没有从根本上理顺,一些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其中突出问题是,“政府之手”扭曲资源配置的情形较为常见,不该管的领域和环节管得太多,而该管的地方却又没有管好。比如钢铁、水泥等行业上项目都是需要审批的,但多年来恰恰没有管住管好,以致造成产能严重过剩。相比之下,家电、服装等行业早已走上市场化轨道,不用政府审批,靠市场优胜劣汰,却没有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表明,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市场调节作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啃的“硬骨头”。

人们欣喜地看到,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的步伐稳步前进,一批改革措施陆续实施。尤其是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为突破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出转变职能“组合拳”,向自身权力开刀,取消和下放了能源、交通、通信、文化等领域33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这些都为全面深化改革作了铺垫、打了基础。加快实施政府职能转变,就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为市场“松绑”,打破各种障碍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扭转政令不畅的“堰塞湖”现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市场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让政府管理更加到位,努力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两个字的改动,标志着一大步的进步,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十分重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推进改革的“突破性”。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抓住这个重要的突破口,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更为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