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河北日报:“人情”不可成负担

2013年06月08日08:24   来源:河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最近,一位朋友苦笑着说,自年初以来,已为红白事人情随礼花去近万元,有点扛不住了。人是感情动物,人情往来并不为过。可怕的是,“人情往来”近年来与“金钱往来”连在了一起,把“人情往来”变成了“人情消费”,让人苦不堪言、不堪重负。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比如,有人参加喜宴时,经常无奈地说“花钱买饭票去”、“吃高价饭去”。

“人情消费”泛滥难以言表。红白事“人情”自不可少,近些年来又冒出什么“老乡宴”、“学友宴”、“战友宴”、“谢师宴”、“订婚宴”、“生子宴”、“祝寿宴”、“乔迁宴”等,帖子满天飞,人情苦难言。

家有红白事,给亲友打个招呼,大家帮帮忙,把事办过去,当然值得理解,也是人之常情。但如若“下海帖”,翻着电话号码簿或见人就邀请,逢人就通知,那就不是“人情”而是“敛财”了。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人把“人情”与“价值”等同起来,礼重“人情”重,礼轻“人情”轻,互相攀比,竞相争锋。对于这种不良风气,不少人并不认可,但歪风面前,不由自主,最后也不得不被裹挟进来,有的甚至为此影响了家庭正常生活。如此,“人情消费”泛滥不仅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而且也销蚀了淳朴的社会风气。

现在,各种名目的“人情消费”,大多打着商品交换的印记,无不在温情脉脉的薄纱下掩饰着一种金钱关系。要么是袒露无遗的“现打雷现下雨”,要么是羞羞答答的“感情投资”,看似打者愿打,挨者愿挨,既不显山,也不露水,其实剥开内里一瞅,“人情”底下竟是一个“利”字。说破了,趋炎附势多,贫贱不移少;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人情消费”可有,但不能“泛滥”。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人情也不是金钱往来。文明简朴不论作为一种健全人格的美德,还是和谐社会的新风,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过时。“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延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简朴作风曾被誉为“兴国之光”与“胜利之本”,激励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完成了建国大业;“草鞋书记”杨善洲退休后,扎根荒山,带领群众造林致富,并将价值达3亿元的林场无偿交给国家;有些严以律己的领导干部,白事不收礼,喜事不待客,没有人认为他们“不近人情”。我们的父辈结婚时,多是两张床一拼,一壶茶水,一捧瓜子糖块,“人情”不过是道声“祝福”,却丝毫不减喜庆。虽然当时条件有限,但这种“人情”却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感情,彰显了简朴与文明之风。

世风呼唤简朴,人际需要和谐。在“人情消费”泛滥的情势下,“谁能保持简朴的态度,谁就能有清醒和缜密的思考;谁能实践简朴的生活,就能以简驭繁,不致被烦心困扰。”对官员来说,文明简朴是一种修身养性、廉政勤政的美德;对百姓而言,文明简朴当是一种勤俭厚道的本色。关键的是,在这个“人情消费”的“链条”上,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种看透“人情”的理性,如此才能切断一个个“利益链条”,逐步树立起文明简朴的新风尚。

(责编:杨丽娜、谢磊)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