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基层农村工作。近来,上级部门为了加大对农村的宣传力度,大力扶持镇村“村村通”广播建设,在人烟所及之处皆通上了广播,一日分早中晚三次播放国家政策和本地新闻。
这本是一件好事。只是,由于广播播放时间段包括了早上七点到八点,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因此常常会影响到部分人的正常休息。笔者自己“深受其害”,问及其他镇街的朋友,也大多存在此种困扰。
以上情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府工作的一个侧影。很多时候,工作的初衷是好的,工作的过程也无可非议,可一旦落实下去,却难以得到群众认可。为什么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部门出台的便民惠民措施,都是坐在办公室摸脑袋拍桌子想出来的,而非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确定出的。所以,方案施行后,就很有可能暴露出许多原来未曾料想到的问题,影响到工作成效和群众评价,甚至有可能造成“一丑遮百俊”的后果。
习近平同志说过,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老百姓最需要什么,只有老百姓自己最清楚。如果政府部门不常走到群众中去与之沟通交流,只是一厢情愿地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开展工作,就完全有可能将计划中的“惠民措施”变成现实中的“扰民工程”。如此,不仅难以使群众满意,更有可能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和纠纷,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为了避免“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出现,政府部门在做各项工作的时候,就十分有必要将“问需于民”四个字铭记于心、深化于行。如此,所做的事情才能真正经得起群众的监督,经得起时代的检验,使老百姓感受到政府做事的真诚并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