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重新思考“国家 ”的角色

——撒切尔夫人改变了什么?
田德文
2013年04月18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带给世界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呢?也许应该是推动人们重新思考“国家”作为一个行为者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角色

确定政治家的功过得失,最好在一代人之后。这是因为,政治的实质是进行利益的创造与分配。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人们难免有得有失。得固可喜、失则生恨,这就使得人们在评论当下执政者的时候总会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难免有失客观。对那些真正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政治家而言,一代人的时间也许仍然嫌短。因为,他们所推行的变革对当下人们的切身利益仍有持续的影响。在这方面,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应该是其中之一。

三十多年前,1979-1990年,撒切尔夫人在英国进行了一场新自由主义改革,对英国战后建立起来的“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系统的“拆解”。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她用货币主义经济政策取代了战后英国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政治共识,将抑制通货膨胀设定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压缩公共开支来控制货币增长,为此不惜付出一段时间内失业率激增的代价。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放弃普遍性原则,在养老金改革中引入与个人收入挂钩的“职业年金制度”,国家基本养老金只作为最低安全线被保留下来。在教育和住房方面引入私有化机制,实现国家从这两个社会服务领域中的“后撤”。与此同时,她还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努力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负,以此激发企业和个人的经济热情。从理论上说,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个人为自己的生活承担更多责任。

这场被媒体称为“撒切尔革命”的改革终止了此前英国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局面。撒切尔夫人的改革经验对欧美发达国家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对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再由它们进一步推广到世界各地。在治理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和目前欧债危机的过程中,多数国家采取的反危机措施都有“撒切尔主义”的影子。这样,撒切尔夫人就成了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政治家。

那么,撒切尔夫人对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改革带给世界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呢?也许应该是推动人们重新思考“国家”作为一个行为者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在当代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对宏观经济实施干预,以降低经济波动的社会影响;都在通过税收和公共开支实施代际和贫富之间的再分配,以缩小贫富差距。二战结束后,不少英国人对于国家作为干预者的角色形成了一种价值上的推崇,似乎国家干预越多、福利越高就越好。但实际上,国家干预是一种以税收为基础的再分配行为。在一个国家里,再分配的程度越高,公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越小。但是,当再分配的程度高过某种限度之后,人们的经济动力就会下降,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同时,高税收还会拉高劳动力成本,降低国际竞争力。这些变化最终会影响到经济增长,而失去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福利国家制度就失去了财政基础。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前,英国在经济上就是走进了这样一条“死胡同”。

在西方国家,选民的最高希望当然是能在少交税的同时享有高福利。但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人们的态度就会发生分化:有些人更愿意少交税,有些人倾向于高福利。作为个性鲜明的政治家,撒切尔夫人不加掩饰地支持前一种意愿,这就难免引起后者的不满。从1979年到1990年,她曾三度连任英国首相,说明其支持者甚众。但是,她同样也被当时很多英国人指责为冷酷、霸道、偏执,劫贫济富,最后在全国性的抗议声中辞职。4月8日,她的背影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以下。在这个应该为她盖棺定论的时刻,人们的褒贬可能还是莫衷一是。这是因为,她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做出了明确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永远是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的。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