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中共最高层接连走访贫困地区和基层部门,给普通劳动者拜年。这也拉开了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各级官员走基层、树新风的序幕。连日来,各级各地党政官员纷纷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走访慰问、拜年送祝福等活动,或者通过“微博拜年”的形式,以“微力量”凝聚和传递“正能量”,形成了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亲民“新作风”。
地方“父母官”逢年过节走基层、给困难群众送温暖,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同时对受访群众也是一种宽慰。从中央到地方,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后释放出强烈的亲民信号,说明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了重要位置,并且在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与人民一起努力写出更大的“福”字。
应该说,新春佳节等节日期间,领导干部开展走访慰问等活动,各级各地一直都在做。但是,过去在某些地方,走访慰问,变成了走而不访、慰而不问,一阵风、一溜烟,看似很热闹、很亲民,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扎实务实的作风,走访慰问变成了一种“搞形式”和“走过场”。各种重形式轻内容、重程序轻实效的送温暖,演变成了领导“秀温暖”。对此,老百姓也是非常不满,甚至在背后戳脊梁骨。
节日期间走访慰问、访贫问苦、送温暖送祝福,本来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和渠道。但是,如果作风不实、作风不新,便会疏远群众,甚至背离群众,让群众生厌。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的路子一直没有变过。最近从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到地方的配套细则,重点强调的也是改进工作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节日走访可能象征意义更大,但承载的是领导的重视和期许,还有普通百姓的信任和嘱托。春节期间访贫问苦非常必要,同时还需加强日常的帮扶救济制度建设,从而更务实、更快捷地解决问题。
面对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群众期盼,需要各级各地官员在节日期间不断展现亲民“新作风”,需要更加务实地改进工作作风,轻车简从,不提前打招呼,更加真诚地带着真心、带着责任来到群众中间,与群众平等对待、坦诚相待,做人民的小学生、勤务员,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
节日期间展现出来的亲民“新作风”,既然是一种传统,就必须得到传承、加以发扬。各级官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实践中,时时刻刻牢记从中央到地方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种规定和要求,随时随地以“新作风”打开工作的新局面,满足群众的新期盼,成就事业的新辉煌。作风要常改常转,“新作风”要常在常新。
好作风、新作风,贵在坚持,重在创新。有些官员,对一些好的作风、好的传统,不是不能做到,而是不能长期坚持、始终做到。常常习惯于已经养成的养尊处优、自以为是,而不愿意改造思想、改变行为,甚至以“潜规则”来代替党性原则,以乱作为、不作为来行事理政,官本位严重、权力观扭曲,对于中央和上级的规定和要求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阳奉阴违的一套。“新作风”常在,更要常新。创新是发展的助推剂。要不断调整和创新工作机制,将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不断适应群众的新要求。
其实,转作风、树新风,说到底,是一种改革、一项革命,而且是党政机关、党政官员的自我改革、自我革命。这就要求有求真务实、动真碰硬的精神,并且要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将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的革新,不断展现亲民“新作风”,以各项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好的制度,不落实也是空摆;再新的作风,不践行也是白搭。各级官员在节日期间展现的亲民“新作风”,必须落实在平时、体现在经常,要常在常新常落实。只有如此,“新作风”才不会成为“一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