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利益群体如果能下大决心,主动有步骤地放权让利,跨越体制纠结,则中国的改革一定大有希望
改革是当代中国政治关键词。习近平在广东视察时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李克强也多次讲到,“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但改革说起来容易干起来万难。改革是兴利除弊,改革也是利益重组,须破除既有利益格局,是得罪人的事。中国改革历程艰难曲折,走到今天委实不容易。遥想30多年前的小岗村分田单干,掀起改革先声,农民当时想的其实不是改革,而是吃饭,且写了血书准备坐牢,以求一条活路。当时的中国在苏联模式的路上走到了尽头,“文革”使亿万民众苦到了极处,不改弦易辙己没有任何出路。邓小平呼吁:“杀出一条血路来!”当时的改革就是摒弃苏联模式为中国另寻出路!为求稳当,邓小平倡导“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破除苏式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了30多年,但政治改革延后,也使社会矛盾丛生,打不开中国变革的问题死结。
政治体制的惯性依赖是十分顽固的,既得利益群体千方百计巩固既有制度,即使接受改革,也力求变革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他们的既有利益。经济改革上下各界多少都能得利,也就容易形成共识,政治改革是利益重组,则必然要求既得利益群体出让部分权利,使其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所以改革一旦深入到政治领域,就很难形成共识,既得利益群体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会自觉与不自觉地抵制改革,使改革难以为继。
既得利益群体肯定是垄断了多数资源,掌握了大量权力的人。但是,改革要继续深入,必然要破除既有利益格局,不进则退,不改革没有出路。怎么办?这就需要执政党要有“变局观”,既得利益群体也要有“变局观”。李鸿章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是不变也得变,不变革,更有“亡党亡国”之虞。这一点,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上,其实已讲得十分明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百年前的清末“预备立宪”新政改革,其实就是败在既得利益群体不肯放权让利。当时改革虽取得很大成绩,但在立宪改革的关节点上,清廷囿于权贵利益,竟提出所谓“五不议”:“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八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再腐朽落后的制度,凡涉及权贵,皆不议改革,最后愚蠢地推出个“皇族内阁”,死抱权力不放,结果是自我葬送了改革,权贵们连同清王朝一同被埋葬。
现今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已无可避免地要深入政治领域,涉及既定利益格局的改变。十八大报告提到:“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改革成败的关键时刻和关节点上,全党全国人民要树立“变局观”,首先是执政党要有强烈求变观念,改变别人得先改变自己,以身作则才能做到稳中求变,变而不乱。中国近代历史表明,思想观念的变革是一切变革的基础,且必然优先于社会政治变革。当前,应以解放思想来求变,观念先行以凝聚巨大的改革力量。
改革是时代最强音。“攻坚克难”,就是要求党政干部不畏艰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树立“变局观”,更要求既得利益群体,能自觉主动地放权让利,以减少改革的阻力,这实际上于己于国,都更为有福有利。既得利益群体如果能下大决心,主动有步骤地放权让利,跨越体制纠结,则中国的改革一定大有希望,改革的红利必将滚滚而来。
(作者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