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环球时报社评:强化两会 能在政治上打通中国社会

2013年01月22日08:26   来源:环球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各地两会陆续举行,两会逐渐再成舆论焦点,并带动关于民主的讨论。中国的两会扮演着当下相当综合的角色,它们既要履行宪法规定的职责,也是中国民主不断发展的实践过程。把两会越开越好,应当说是中国社会各种愿望和追求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两会的设计体现了民主精神,还适应了中国复杂大社会统一战线的需求。毋庸讳言,两会的设计功能并未完全落实到位,历史地看,这也不能说不正常。中国从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及缺乏民主传统资源的国家向现代国家过渡,不是有个骨头架子就能立刻长丰满的,中国的政治成长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近年来关于强化两会作用的呼声不断在舆论中响起,这实际契合了中国发展政治民主的现实需求。甚至可以说,这是大势所趋。

  推动开好两会的力量来自全社会。中国既要发展民主,又要坚持党的领导,两会能担当把这两个关键要素充分结合的历史重任。强化两会的作用不会造成中国政治传统的断裂,而是中国国家政治现代化最稳妥的道路。它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实践内容。

  近年中国社会出现官方以外、自下而上的民主推进力,它的主要表现场所是互联网。两会的越来越开放,展示了与这股民间推力的对接能力。它的意义决非技术性的,而是政治上实质性的。

  中国的全国人大不仅是最高权力机关,而且它同省、市、县各级人大的沟通性极强,代表总人数多,又与各级政协呼应,形成庞大的民意搜集和互动系统。从理论上说,这个网络的民意代表性在设计上是非常周密的,在互联网时代,它尤显珍贵和重要。

  今天和今后的中国,各种意见、包括极端意见都有足够多的表达渠道,互联网等不够权威的平台常常搞乱这些意见与民意的关系,使得一些少数人的声音听上去像是社会主流意见。让两会代表和委员表达意见更开放,可以使中国社会的意见表达系统形成强有力的校正,那些过渡性的意见表达管道会在竞争压力下自我调整。

  扩大和强化两会的作用是非常复杂并需要认真把握的,应当说,它就是骨干性政治体制改革。做这样的事首先需要政治决心,并且需要操作过程的十分清醒,还要有社会大的共识和团结做配合。

  前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时代曾推出以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为目标的改革,但没有控制好,它削弱了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并先是导致苏共的分裂,最终导致国家分裂。

  中国经历了世界动荡的洗礼,也积累了本国的大量经验和教训,而现在我们处于内外环境都快速变动的时期。我们需要坚决前行,稳健改革。而两会是中国最能对准未来,对我们来说也最有把握的政治地带。

  两会的实践不应是对时局的被动应对,而应是中国改革开放行进中的主动拓展。中国的成功决不能局限于经济,而必须扩大到政治领域。一些不适应性要逐渐转变成适应性,国家的内核要越来越巩固,外延要越来越丰富和包容。只有中国最终成为政治奇迹的时候,经济奇迹等各种奇迹才能留住,化成中华民族的持久财富。▲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