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刘云山来到榆林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金阳小区。他首先走进3号楼,社区工作人员连续敲了三家的门,都吃了闭门羹。(据1月17日《东方早报》)
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驻点调研、走访慰问、面对面交谈等方式,领导干部能够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这个好传统逐渐背离了初衷。有的地方瞒上欺下,事先安排好调研地点和发言群众,给群众准备“台词”并且多次进行“排练”,让领导观看一出排演好的“话剧”。有的干部把调研当成“走过场”,上级要求时就到基层溜一圈,见见“老熟人”、听听“客套话”、看看“光鲜面”、吃吃“宴请餐”,最后一纸报告了事,调研变成印证决策的证明、聊以慰藉的道具。更有甚者,一去调研便兴师动众、警车开道、层层陪同、前呼后拥,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来“体察民情”,到了调研点脚不落地、鞋不沾泥,只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有的根本连农村都不去,就在会议室听听汇报,取得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圆满效果”。
“下乡”成“走秀”、“下访”成“瞎访”、“考察”成“看戏”,凡此种种,皆助长了务虚风,损害了廉政风,败坏了实干风。以此对照,刘云山入户调查连吃三次“闭门羹”恰恰体现了高层领导的务实风。试想,如果事先“演练”,恐怕早就有人洒街相迎,又岂会让领导吃“闭门羹”?如果事先安排,恐怕早就门户大开等待“被调研”,这“闭门羹”又岂会连吃三次?刘云山这三次“闭门羹”看似“折了颜面”,实则是“真”字当头、“亲”字当先、沉到基层、深入群众的的体现啊。
在3号楼“遇挫”后,刘云山又来到6号楼,走进102号,走访下岗职工杨春霞一家。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应该引起某些干部的反思吧?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干部下乡调研还是多去踩踩基层的“实土”、多去看看基层的“实况”、多去听听基层的“真音”吧,少些“通知安排”、多些“随机调研”,少些“官威官仪”、多些“微服私访”,少些“走马观花”、多些“下马看花”,少些“主观臆断”、多些“实地查看”,少些“身不由己”、多些“主动突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察民情、体民意、得民心,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支持和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