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八大的决策部署,力求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是摆在我军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历史课题。
任何一项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都有其时代的必然性和时空的连贯性。近一个时期,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转什么、怎么转等命题,各级研究探索的热情很高,但实事求是地讲,一些成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一些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廓清。当前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对战斗力生成模式理解过于狭窄,一种则是认识过于宽泛。狭窄者,把战斗力建设与某些具体工作等同起来;宽泛者,则把一切与之有关的东西都装在战斗力这个“箩筐”里。前者容易造成单打一,使军队建设这项成体系的工作简单化;后者容易曲解战斗力的含义,看不到战斗力最本质的东西。显然,当务之急应该是把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基本属性、内涵外延搞清楚。
历史上,大凡实现了成功转型的军队,总是意味着克服了时代局限、解决了那个时代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个大课题,会遇到许多难题,关键之举是要破好题。只有破好题才能真正找到转变的抓手。如果上面说什么、说多少,下面也跟着说什么、说多少,那只能求个不走样,工作是难以有创新的。对每个单位来说,瞄准军事变革前沿,把影响和制约自身战斗力生成提高的一个个阻碍分析透了、破解掉了,就是对“转变”最生动、最有力的诠释。转变模式其实并不神秘,有时我们只是人为地把它神秘化了;老是高喊转变模式的复杂性艰巨性,反而衬托出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还不够高。
企业界有种流行说法,即所有的投资都应该是对人的投资,因为一个一流的人才,往往能把三流的项目做成一流;而一个三流的人才,则可能把一个一流的项目做成三流。马克思也断言,要把生产力提高到全新水平,就必须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人来,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固然需要顶层设计,但任何科学的战略都要靠人去实现。如果执行和落实决策的人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仍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意识之中,那么再正确的模式也可能会被陈腐的思想所拖延、淹没和歪曲。丰田公司“欲造车、先造人”的做法启示我们,要想求得一个理想的战略模式,必须首先下功夫培养出一大批“新人”来,这才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治本之策。
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军队,必然是一支始终保持高水平战斗力的军队。军事变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信息化不是机械化的掘墓人,信息化战斗力不是在机械化战斗力坍塌的废墟上建成的,而是在高度发达的机械化战斗力肩头飞跃的。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创新实践离不开厚实的根基,在人的潜意识里也不能总想着对过去和现实的“颠覆”。成就任何伟业,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浅到深的积累过程,而我们每个军人今天的努力,都在影响和塑造着人民军队的明天。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并非一日之功,但必须从现在做起。时代发展急需我们加倍努力,但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宁静能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