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祖欣
5月31日下午3點,在武漢市會議中心,71位2015年以來新提拔市管領導干部家屬參加“全市新任市管領導干部家屬廉政座談會”,會議主題:廉潔齊家,樹立良好家風。其中有家屬提到,“感謝整個環境的改善,我丈夫在家的時間更多了,和家人接觸和交流的時間更長了,精神面貌更好了”。(6月1日《長江日報》)
“八項規定”之后,從嚴環境便持續升溫,而家屬能有“丈夫在家時間更多”的感觸,其中意味猶深。2014年,便曾有“家屬”發出類似聲音,9歲的三年級學生實現了“官爸爸常回家吃飯”的願望﹔某官員“活動”越來越少,自然而然便“習慣性回家”,抓作風、糾腐敗,竟連同生活習慣也一並改變,在“生活”與“工作”的交錯上,“在家時間”還真就成為了一種不同尋常的“作風風向標”。
在以往,“回家”二字何嘗不是“老大難”,不少人已然體會不到“下班”的概念,外出應酬、內部活動,走單位“串門子”,終日醉醺醺。迫於無奈也好、主觀習慣也罷,這些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帶來的更是諸多作風問題,許多“領導”甚至養出了饕餮之欲,動輒數千元一桌的酒席,非茅台或洋酒不入口,出入高檔會所、亂結私人關系,稍不注意便釀出腐敗痼疾。習近平同志便曾質問,“整天喝得醉醺醺的,舒服嗎?”,還告誡各級干部,“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
沒有了應酬,缺少了“活動”,不是工作就是家庭,“在家時間”自然多了起來,因果關系大抵如此。好的作風,未必是終日辛勞,為工作鞠躬盡瘁,但休勞有度、兼顧家庭,本身就一種平淡、低調卻充滿幸福的狀態。人在家,說明在日常剎住了一些不正之風,放眼“吃喝”細節處,酒肉放縱有損健康、大擺桌席有損公款、徒耗時間影響效率。當前,顯然少了些無奈,更少了違規違紀的機會,剎住吃喝歪風,就是扶正了政風黨風,領導干部回家了,於個人、家庭、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健康狀態。
狠糾作風,既要雷厲風行,有些大動作和“硬杠杠”,更要精於細節、置於日常,在不知不覺的改變中,淨化生活、扔下“包袱”。其實,除了“在家時間”的標准外,工作餐的落實增加了工作效率、“禁酒令”的落實減少了健康負擔、送禮禁令的落實削弱了腐敗可能,在精細繁多的“紅線”下,被綁縛住手腳的隻能是別有用心者,反倒是一身清白者愈發習慣、愈發享受,愈發在平淡與知足中堅定廉潔正派之心,畢竟吃喝玩樂之間,百弊而無一利,一些群眾的“仇官”心態,又何嘗不是在這類“不正常”中失望而來。
“在家時間”成為一種作風指標,是正常的、有利的,在細節處,我們看到溫馨團聚和平淡朴實的同時,也看到了越來越少的歪風劣舉,看到了重新歸位、趨於常態的清正作風。這樣的指標,還望多一些、再多一些,學會像普通人一樣作息生活,也是一堂人人該上的“作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