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北京日報:讓法治成為治理理念和共同信仰

2014年10月24日13:40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讓法治成為治理理念和共同信仰

法治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依托。呼喚全面法治,呼喚法之必行,已是全民共識。法治建設沒有完成時,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帶領13億多人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任務已歷史性地落在我們肩上。讓法治成為國家治理理念,讓法治成為社會共同信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顯迫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23日閉幕,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立足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出了全面部署,堪稱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綱領性文件。

如果把國家發展比作動車飛馳,法治就是鐵軌﹔如果把治國理政比作建橋筑樓,法治就是鋼筋。今日中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觀念多元,利益關系復雜,矛盾交織,民眾期盼公平正義。今日中國,已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體量巨大、牽一發而動全身,平穩運行呼喚法治保駕護航。今日中國,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穩步前進,中國問題隻能用中國的辦法解決已成為廣泛共識。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帶領13億多人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任務已歷史性地落在我們肩上。讓法治成為國家治理理念,讓法治成為社會共同信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顯迫切。

法治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依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治理體系現代化,必然是要讓法制支撐起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項制度,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走向成熟﹔治理能力現代化,必然是要讓法治深入到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各個環節,促進各項工作依法而行。政策制定不能朝令夕改,決策出台必須於法有據,以法治主張貫穿改革主張,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風險,才能確保改革有秩序、不走樣,行穩致遠。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黨能領導立法、保証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才有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黨能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才能引導全社會守法崇法,樹立法治信仰。當前,依法執政總體情況是好的,但“以言代法”、“以權壓法”、“以權枉法”等現象也依然存在,亟須扭轉。依法治國,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把權力關進籠子裡,確保權力在制度的框架下運行,全面提高我們的執政能力。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如今,我們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已實現了有法可依,這同時意味著,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必然更進一步凸顯出來,成為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頭戲。近年來,維護公平、正義、權利愈發成為社會輿論中的熱點詞匯,這表明公眾權利意識已經覺醒,也折射出法律在具體落實過程中的缺位給人們帶來的信心損傷。呼喚全面法治,呼喚法之必行,已是全民共識。今天,我們除了要繼續加強科學立法之外,更需要在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上下功夫,努力讓法治真正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建設沒有完成時。依法治國的歷程不是平地起高樓,而是一場漫長的接力賽。今天,當接力棒傳到我們手裡,責任雖重,挑戰雖艱,我們也一定要為法治的未來、國家民族的未來跑好這一棒! (胡宇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袁璐、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