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潔
從“秋褲樓”到“馬桶蓋”,近年來,奇怪的建筑不斷在各地涌現。一些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看似是各個城市的“建筑地標”,實則是權力之手干預設計的“權勢地標”。(據《新華每日電訊》)
仿制的“獅身人面像”,被不斷山寨的埃菲爾鐵塔、白宮,廣東惠州“克隆”奧地利村庄哈爾斯塔特,杭州“天都城”以“巴黎”的面貌出現……近段時間以來,有關一些城市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地標”引起人們熱議。
建筑是一個地方自然和人文、情感和文化的濃縮,是一個地方的名片,展現的是一個地方的形象、精神、魅力和內涵。然而,為何時下國內一些城市的建筑會出現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奢華的設計之風?深圳有位一個入行十年的建筑設計師給出了答案:當前,建筑設計行業遇到的最突出的問題是“外行指導內行”。設計師從專業角度做了很多計算和設計,設計圖拿到行政領導那裡,對方就說在歐洲的時候看過某個建筑,很大氣,要照著那個建。“有時候甚至是人家有一條河,我們人造也要在建筑中鑿出一條河來。”
建筑設計像“橡皮泥”,想怎麼捏就怎麼捏,說怎麼改就怎麼改,一個地方領導干部的個人意志,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如此之大,權力的作用令人感慨。然而,無論當初為什麼要改、為什麼要建成現在如此奇奇怪怪的模樣,始終都是由政府和主要官員說了算,不僅決策缺乏公開透明和民意分量,而且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給一個地方帶來了“負形象”。
什麼樣的建筑設計,照見什麼樣的執政品質。設計之初的“拍腦袋”決策,折射出好大喜功的錯誤政績觀﹔公共政策的民意之缺、專家設計的行政干擾之憾,折射出決策武斷的錯位權力觀……當前,一些地方的領導干部為了博得關注、“炒熱”經濟,要求建筑設計“一定要驚世駭俗”,“哪怕被罵也行”,這種“瞎折騰”式的設計,不是公眾渴求的都市,更不是群眾歡迎的家園。
而這“瞎折騰”的最大動力,是個別官員的盲目決策、胡亂作為。在這背后,是不良的權力生態在作怪。一些領導干部的權力缺乏有力約束和制約,權力觀和政績觀錯位,不是想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總想著自己的政績、升遷、前途等,為此不惜動用公共資源為個人意志服務,來打造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如何鏟平“權勢地標”,阻斷形象工程“上馬”?領導干部破除私心、嚴於自律是重點,但關鍵還是要進一步完善公共決策機制。一方面,要賦予專家和公眾更多發言權和監督權,用政府、專家和公眾的三方協同合作,提升設計科學性﹔另一方面,要健全領導干部考核制度的健全,建構起更為精准的責任追究機制,用倒查追責的方式,督促領導干部不慕虛功,敬畏手中權力,提高科學決策力。如此,才能避免城市建筑異化成滿足功利需要的超尺度裝置藝術,將城市建設的“像花兒那樣呈星狀開放,在金色的光芒間交替著綠葉”。
相關專題 |
· 蔡玉潔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