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洲
2014年02月12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做好社區工作,光有熱心不夠,懂法律、建制度,才能讓社區自治走得更穩更遠
隨著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繁榮、相關的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社區自治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作為一名由業主投票選出的業委會主任,維護好業主權益,建設和諧社區,是我的職責,更是一份理想。
今年北京雪下得晚,但供暖一直是個大問題。我們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建成的老舊小區,修修補補是經常的事。春節前,我為小區內一棟居民樓暖氣不足的事,和熱力公司來來往往了不知多少回。居民一直抱怨暖氣不熱,維修人員來了多次也未查找出原因。作為業主權益的“代言人”,我們自然不能坐視。由於不能確定是哪裡的管道出了問題,隻能一截一截排查。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有的業主在暖氣管道外面做了裝修,拆不拆除、如何還原或者補償,協商了很長時間。最終,經過細致檢查,在一處管道中清理出了一團早已生鏽的鐵絲,暖氣終於暢通了。一位檢修人員臨走時說,老延,你為了這事恨不得一天找我們八回。年前要是修不好,我沒法向你交代!
其實,我心裡想的是,大家的事解決不好,我沒法向業主交代!做好社區工作,光有熱心不夠,懂法律、建制度,才能讓社區自治走得更穩更遠。在2009年新業主委員會選舉之前,我們反復學習物權法和物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了達到法定過半數的業主支持,我們經歷了三輪投票﹔為了讓業主們更好地行使權利,我們制作了宣傳展板,9位候選人還進行了競選演講﹔為了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和指導,我們和街道辦、社區黨委反復溝通,依法備案。實踐証明,隻有在法律的保護下,在基層黨組織的支持和領導下,社區自治這一新生事物才能獲得良好的運行。
有了法律和制度,並不能免除日常工作中的瑣碎。解決問題靠什麼?還要靠協商。就像我們在修暖氣過程中所面對的情況:居家瑣事,大部分都不是什麼非黑即白的是與非、錯與對,大量事務都要靠面對面、心貼心的溝通交流。在社區這片小天地,如果不能和諧相處,將滋生大量矛盾。如何讓社區工作的各個主體力往一處使呢?我們摸索出了一套“五方聯席會議”的做法,遇到棘手問題,業委會、居委會、物業公司,以及街道辦和派出所一起坐下來,共同出主意想辦法。比如,我們這個老舊小區當初沒有規劃建設地下停車庫,導致如今的停車難,人車矛盾突出,甚至因為爭搶車位、人車爭道等問題釀成糾紛。為此,我們共同協商,通過發布文明公約、重新劃定停車位等各種手段化解矛盾。幾年下來,我們解決了相對封閉管理的問題,使小區安全得到較大保障﹔爭取到了政府的資金支持,對小區的便道和路燈照明設施進行了整修和更新,改善了小區業主尤其是老人的出行安全﹔對屋頂蓋陽光房違章建筑這個老大難問題進行了整治,等等。
這幾年,不知有多少次,我在半夜被叫醒去處理房屋漏水、噪音擾民、鄰裡糾紛等大事小情,有過無奈,有過喜悅,更多感到的是責任和托付。2010年,我以唯一一名業委會委員的身份,當選為北京市東城區人大代表。這份光榮和自豪,也鼓舞著我和同事們為建設和諧社區做出更多努力。
(作者為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北裡小區業委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12日 05 版)
相關專題 |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