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人民觀點: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本報評論部
2013年11月13日08: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表明改革開放的信心無可動搖、步伐無可阻擋,再次向世界宣示:共產黨人的激情與夢想長存,決心和勇氣仍在

 

  英國《衛報》不久前曾發文感慨,正像100年前的1913年,全球秩序變化的種子在2013年開始顯現,不過現在的焦點是中國。

  隨著世人矚目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落下帷幕,似乎是35年前初冬時節那次重要會議的歷史共鳴,澎湃的改革潮音再次響徹神州大地。在改革聲浪的上下激蕩和交響之中,這次會議對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行了總部署、總動員。而中國在新起點上的再次出發,也必將匯聚起改變歷史的力量。

  雖然一個表述的改變——如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基礎性”變成“決定性”,或是一項制度的存廢——如勞動教養制度,會引來眾多關注。但要讀懂改革,無疑需拉開更廣闊的視野。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新思想、新論斷形成,時間表、路線圖劃定,新願景、新目標繪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宏藍圖,反映了社會呼聲、社會訴求、社會期盼,凝聚起共識和智慧,更鼓蕩起勇氣和信心。

  所有對中國稍有了解的人,都不會否認近30多年發展的巨大成就﹔但也隻要對中國稍有了解,就能看到未來改革的道阻且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曾預測,1個農民工變成城市居民政府要花2.4萬元,2.6億農民工哪怕1/10“市民化”就要花6300億元,相當於中國2012年GDP的1.2%。這才是中國改革巨大成本的九牛一毛,從教育、醫療到住房、養老,哪個成本低廉?而轉變發展方式、增強創新能力,轉變政府職能、理順體制機制,更不是“靠人民幣就能解決的問題”。

  面對多元的利益格局、復雜的矛盾沖突、巨大的風險挑戰,有人擔心改革者的決心和勇氣,有人懷疑改革者的立場和態度,甚至散布不敢改革、不願改革、不應改革的言論。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的,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除了橫下一條心、殺出一條血路,沒有選擇﹔除了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攻堅克險,沒有他途。十八屆三中全會繼續高高舉起改革開放的大旗,再次表明信心無可動搖、步伐無可阻擋,再次向世界宣示:共產黨人的激情與夢想長存,決心和勇氣仍在!

  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行動最有說服力。改革開放之初,貴州省委書記曾以“拔河比賽”比喻包產到戶的推廣,“那一邊是千軍萬馬的農民,這一邊是干部”,干部的認識落在了群眾的后頭﹔而為了說明蓋樓出租並非“賣國”,深圳羅湖的干部都會背列寧語錄:消滅土地私有制並不要求消滅地租。35年改革開放的征程,無時無刻不需要與陳舊的觀念、僵化的思想、冒進的沖動、小富即安的懈怠宣戰。如今,改革進入深水區,無論簡政放權還是調節收入,仍有部門、地方的利益掣肘,仍有保守、畏難的觀念藩籬。方此之時,不能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難以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症結,難以找准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既跟不上中央的改革步伐,更會有負於人民群眾的期待、愧對歷史賦予的使命。

  1978年,鄧小平訪問日本,被問及乘坐新干線列車的感受時,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一語三關”地說:“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適合坐這樣的車。”今天的中國,雖然高鐵總裡程過萬公裡,穩居世界第一,卻仍有“被催著跑”的緊迫感。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改革任重道遠,但“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鍥而不舍堅持、義無反顧向前,我們腳下的每一步,都是通往勝利的新裡程。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13日 05 版)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