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羊城晚報:斬斷車審黑金鏈,強化監督與修正制度須並舉

牛日成

2013年10月17日13:23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斬斷車審黑金鏈,強化監督與修正制度須並舉

昨日《羊城晚報》披露,佛山市車輛年審檢測站大玩貓膩,車主自己送檢很難過關,高價請中介代辦就立馬搞掂。如此亂象中有一條黑色利益鏈,已有公安、車管所、交通局、檢測站等多個部門53人被抓,佛山市公安局一名副局長等多名警方官員因身涉車審腐敗被紀委調查。

車輛年審檢測問題多多,無論是過往已查案件還是公眾質疑,早已不鮮見,但如佛山這般“亂成一鍋粥”,挖出的涉案部門和人員如此之多,也著實令人震驚。其最可怕的不僅是車檢中幾近公開化的利益輸送,而且暴露出車檢制度設置的天然缺陷。車檢亂象使年審成車主苦旅,給交通和人民生命安全帶來的巨大危險更是令人不寒而栗。

從細節看,佛山車檢亂象及其腐敗窩案有幾個看點:其一,檢測站通過“特殊”年審表卡住車主,及為外地非法改裝貨車放行年審吸金。其二,檢測站串通中介炮制車檢漏洞,乃至偷換軟件屏蔽監控設置障礙,逼迫車主花錢找中介過關。其三,把關部門及人員與檢測站、中介沆瀣一氣,尤其是實權官員介入合謀牟利。其四,檢測線“僧多粥少”,客觀上造就“年審難”而提供亂象滋生的土壤。

檢測站通過歪門邪道一年可牟利幾千萬,誘惑力之大不言而喻。事實早已証明車檢亂象並非個別,而具相當的普遍性。此前,廣州、中山、江門、茂名等地和全國一些地方曝光的車檢亂象制造者伎倆如出一轍,代表委員與社會對加強車檢亂象監管、檢討現行制度、破解“年審難”的呼聲日急。從監管與制度修正上壓縮車檢的非法牟利空間、截斷車審黑色利益鏈,已不容遲疑。

表面上看,監管上面臨類似檢測站偷換軟件等新招,有難度,但這不是亂象無法消除的理由。問題的根本在於,某些部門對亂象視而不見,對公眾的質疑聽而不聞,日常監管形同虛設。再加之相關部門與檢測站及中介狼狽為奸,亂象勢必雪上加霜。

無疑,對車檢各個環節的監督,首先需要公安、車管、交通、質檢、環保等部門理順職責,把住各自關口,強化內部監督。其次,紀檢監察部門必須對車檢這一腐敗易生的災區重點“關照”,嚴懲害群之馬。再次,人大、政協也當對車檢領域亂象的整治和不法行為的打擊施加壓力,監督公權力的行為。

從治本來看,亟待對現行車檢制度的檢討、修正。雖然機動車年審已實行社會化運作模式,但隨處仍可見多個政府部門的影子。權力隻管審批,管理只是蓋章,這就是病根。最突出的是,車檢機構實行審批許可制度,本身就是保護利益壟斷,而且直接造成檢測線供不應求的局面。這不僅使“年審難”經年難以解決,還隨車輛與日俱增而不斷加劇,也使行政權力插入利益輸送鏈條無法斬斷。

放眼域外, 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車輛年檢採取市場化運作,官方機構基本不介入,由社會檢測機構以服務和性價比自由競爭,優勝劣汰。車主自由選擇社會機構檢測,檢測報告交到官方機構作為執法依據。如果我們加以改革借鑒,檢測站就不會“物以稀為貴”。再配之以誠信記錄和責任追溯制度,檢測站就不敢胡作非為,相關行政部門和人員的權力也隨之失去權錢交易的條件。

車檢亂象擺在眼前,腐敗案頻發,怨聲載道,民眾呼喚既要治標又要治本。聽之任之,或者隻查個案,不革新制度,車檢亂象就沒有根絕之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