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羊城晚報:破解“垃圾圍城”,期待官民形成最大合力

閱盡

2013年10月16日09:10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破解“垃圾圍城”,期待官民形成最大合力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幅美麗家園的藍圖,雖景致各異,但“環境整潔,空氣清新”是不可或缺的底色。而廣州市民,身處花城,對生活環境自然有更高的期許。但昨天本報的報道,再次給人們呈現一幅“垃圾圍城”的尷尬畫面:高聳的垃圾山與居民樓咫尺相望,臭味扑鼻。現有垃圾填埋場已跟不上城市擴張的步伐,新的垃圾焚燒廠等項目因屢遭周圍居民反對而不能上馬……

來自住建部的數據同樣讓人揪心:全國有1/3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圍,600多座大中城市,其中1/4已無合適場所堆放垃圾。可以說,“垃圾圍城”成為當下中國社會最令人頭痛的“城市病”之一,一方面是日益增長的城市垃圾急尋出路、刻不容緩﹔另一方面是新的垃圾處理場所選址屢遭周圍居民反對而無處落腳。如果這種困局不破,也許不久的將來,人們會發現“垃圾圍城”已不是恐怖的事,比這個更可怕的是,人們甚至就置身於臭烘烘的“垃圾城”中——每天產生的城市垃圾,已完全找不到處置的場地。

為化解“垃圾圍城”困局,廣州率先在全國實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並大力推行垃圾分類的試點,已在不少街區取得初步成效。但即便將來全面推行垃圾分類,設立新的垃圾焚燒項目等仍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建設。然而,近年圍繞垃圾處置項目選址,所衍生出的諸多公共事件和一些傾向,卻不能不讓人深思。

毋庸置疑,“環保”是近幾年中國社會的敏感公共話題。垃圾填埋場及焚燒項目的選址,因牽涉環保,無論民間和官方,對此都倍感焦慮與審慎。作為居民,因居家生活利益攸關,加之過往的經驗,對家園附近建垃圾處置項目表達質疑或反對的聲音,既可理解,也是其應有的公民權利。從政府角度講,理當尊重市民的權益,盡可能將決策公開透明,將新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真實情況公之於眾,消解民眾疑慮。事實上,無論是破解“垃圾圍城”難題,還是確保環境不受污染,政府和市民是“利益共同體”,目標一致,訴求相同。

從根本上講,對於新建垃圾處置項目的選址等問題,官方與民間都應科學、理性,並嚴格遵循公共決策應有的程序正義。源源不斷滋生的城市垃圾是現實存在,除了做好分類、回收之外,仍有巨量的垃圾廢棄物要有處置的場所,對此,既不容回避,更迫在眉睫。但令人擔憂的是,近幾年垃圾處置場所仿佛成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瘟神”,一旦有新選址的消息傳出,不管其技術如何,當地居民都是眾口一詞的“老不信”,反對甚而引發公共事件。誰都知道垃圾處置場所不能沒有,但誰都想將其驅逐到遠離自己家園的地方,而對高度城鎮化的珠三角來說,何處是遠離人煙的荒郊僻野呢?顯然,以鄰為“禍”的意識不除,日益緊迫的城市垃圾處置隻會陷入永遠無解的死結中!

從國外經驗看,現代垃圾處理技術不僅已擺脫過去臟臭不堪的形象,更融入到新資源新能源開發利用的工業化鏈條中,國外不少垃圾處置廠甚至就建在居民區旁,成為現代化城市美麗家園生態鏈條中的重要一環、一景。

更重要的是,在垃圾處置問題上,官方與民間應該攜起手來,以建設性的姿態,展開良性互動,形成最大合力。(作者是本報首席評論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