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不宜過度解讀“以房養老”

2013年09月17日11:23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不宜過度解讀“以房養老”

日前,《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正式對外發布,明確提出“鼓勵探索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於是,這幾天的媒體紛紛把“以房養老”作為一個話題,幾乎將其作為基本養老制度政策的設計方向之一來熱議,有學者更把“以房養老”看做是“做大養老產業的撬杠”來看。一番熱鬧哄哄之下,“以房養老”這個話題,從“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域限,有意無意地挪到了養老制度設計的層面上來﹔還有一眾媒體,引經據典卻又斷章取義地把這報道成某些發達地區或國家養老方面的成功做法。卻無視這個做法,在那些地區和國家裡,與基本養老制度無關。如此這般的煌煌輿論大觀,把個不明就裡的百姓,雷得外焦裡嫩。

以個人的理解,國務院“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主要是針對目前養老業發展的某些政策性障礙,提出一些相關行業的發展性方向。但“養老服務業”,雖然與養老有關,可是,跟養老基本制度,畢竟不是一個問題。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可以對養老基本制度做必要的補充,可以為養老基本保障制度的落實和進步,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提供一些可供借鑒和參考的思路,提供一個服務接軌的更廣闊空間。國務院在這個時間節點,提出相關的意見,恐怕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進入老年化社會,我們原先的養老基本制度設計,遇到了不少新的問題,前一階段關於退休年齡的問題,關於養老金的管理增值和支付問題,等等,都是在這個背景下,或由官員、或由學者,斷斷續續提出來的。“以房養老”話題被廣泛討論,恐怕也是因為這個背景,才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然而,余以為,“以房養老”可以作為養老方式的一種探索來討論,卻不宜納入到養老基本制度的范疇。“以房養老”久已有之。房產既是個人資產,養老有需要時,自然就可以處置。所謂的“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無非是金融業“不動產”處置中的信托或保險業的具體業務處理問題,在政策的寬嚴口徑上,應當是銀監會和保監會以及稅務部門的具體業務指導上的政策步驟把握。是否選擇通過金融理財手段“以房養老”,是個人私有財產處置的題中之義,就算提倡這種方式,也應當由社會服務的發育而由人們慢慢認知,不宜將其描述和解讀為解決養老問題的必由之路或者必然選擇。而養老基本保障制度,是個公共社會保障的制度設計,與私權無關,無論“以房養老”的方法和制度多麼成熟,都不是養老基本保障制度設計過程中,應當納入其中的問題。可以說,“以房養老”確實是“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題中應有之義,但卻決不能放到社會基本養老制度領域來討論。

在養老基本制度遇到資源問題的時候,應當多考慮在資源增量上做文章。而不應該像某些學者或專家,對老百姓手中的私產存量起覬覦之心。那些象牙寶塔中的專家學者拿延長工作時間做文章,把“以房養老”看作救命的稻草,最終都會成為眾矢之的,原因就在於此。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