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是一種根據城鎮規劃發展需要依法拆除、依法搬遷、依法安置、依法補償的法律行為。但在現實中,一提及拆遷,往往會招來網民熱諷“拍磚”、“蓋高樓”,更甚謾罵、屈辱。
在這樣的現實語境下,很難想象一個拆遷干部能得到“重建路上的清道夫”、“最美基層干部”的贊譽,在青海玉樹,就有一個這樣專門負責征地拆遷工作的干部,當地人為感謝他為建設新玉樹付出的心血,送給了他一個“最美”的稱號。他,就是玉樹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國強。
一向不被看好的拆遷干部也能成“最美”?拆遷干部張國強用什麼“手腕”吸引如此多的“粉絲”來支持他的“最美”呢?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他的真心真情真意傳遞了正能量,感染了無數支持他的“粉絲”。
真心搭建“溝通橋”。拆遷不是個好差事,牽涉的是群眾利益最為集中、最為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在利益最大化驅使下,不同群體各有所求,拆遷干部往往是夾在開發商和群眾之間,處處為難、常常受氣、步步受限。張國強能夠完成玉樹拆遷的“奇跡”,正是因為他比別人多一份耐心、愛心和理解心,更有份希望新玉樹明天會更好的真心,才將“冷漠”的拆遷變得充滿“熱情”,搭建拆遷干部與群眾溝通的橋梁,做到拆遷好說好商量,為了家鄉,為了子孫后代而拆遷。
真情化作“發動機”。其實,群眾是最明事理的人,他們都不想成為拆遷的“釘子戶”,但群眾因為現實中各種各樣的困難,在拆遷補償上問題上往往與政府存在分歧。張國強感同身受地了解群眾的困難與不易,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掏出來塞給困難的拆遷戶,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他們,並以淚水換淚水,以汗水換汗水,以感情換感情,把自己對家鄉的愛,對群眾的情化作工作的動力,拖著不為人知的病體,為玉樹重建的偉業嘔心瀝血,敢面對、頂風險,擔重任,用一個共產黨員的形象樹立了一面沖鋒在前的旗幟。
真意消除“棘手事”。張國強與他的拆遷小組成員,許多人都與拆遷戶有著或親戚或朋友的關系,拆遷難度可想而知。在拆遷過程中,面對親朋好友不理解,甚至辱罵,張國強為了重建大局,默默地把委屈深埋在心底,還時時刻刻想百姓之所想、思百姓之所思,處處為群眾著想。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堅強的大局意識和一碗水端平的無私無畏情感,才讓真意消除了拆遷過程中的種種“棘手事”, 順利完成了迄今為止玉樹發展史上困難最多、難度最大的災后重建征地拆遷重任。
張國強只是千萬基層干部中的一員,他為了城市的發展、人民的幸福、子孫的未來,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真意傳遞正能量,希望這股力量能輻射到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身上,齊力共筑“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