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當今的天下第一難,有過類似經歷干部也許會不約而同地說:“拆遷!”他是一名普通的黨員干部,卻能將拆遷工作迅速打開局面,進展勢如破竹。“死也要死在征地拆遷的道路上!”,他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完美詮釋一名基層拆遷干部的黨性光芒,整個拆遷道路上始終閃耀著黨性光輝。他就是張國強。
黨性是黨員的第一生命。黨性體現在對黨的忠誠。青海玉樹拆遷干部張國強,毅然肩負起了災后重建中征地拆遷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重任。他不顧復發的丙肝病情和醫生的再三勸阻,拔掉針頭,別人說不動的“釘子戶”,他去“拔”,別人不敢動的“強硬戶”,他去“碰”,別人不願說的“親戚戶”,他去得罪。每日拖著沉重的身體,奔波於拆遷現場和向群眾宣傳重建政策之間,用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
黨性,體現在張國強對玉樹發展的真心上。有人這樣形容,拆遷就像災后重建路上的“攔路虎”,如果不能盡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降住“它”,災后重建就難於順利進行,受災群眾的住房、學校、醫院、道路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就難於如期完成,災區的群眾們就要依然在帳篷裡過冬、孩子們依然就要在風沙裡求學、病人們依然就要在板房裡求醫問藥。張國強在組織拆遷過程中,不是一味地“拆”和“遷”,他通盤考慮,著眼於未來玉樹的發展,把災后拆與建有機結合起來,力爭把損失降到最低,不僅實現了拆的目的,更為以后的重建創造了有利條件。
黨性,體現在對百姓幸福的責任。征地拆遷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矛盾匯集最多、問題積累最復雜的工作層面。拆了的是舊物,但不能制造新的矛盾,特別是決不能因為拆遷面“拆“散了民心。拆遷過程中,張國強以群眾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維護群眾利益最大化作為拆遷工作的根本目的,積極與拆遷居民積極簽訂房屋補償協議,確保了被拆遷居民利益最大化。這一切,他做到了,玉樹,做到了!正是這種精神,打動了群眾、贏得了民心,成為拆遷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貴州省黔南州 田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