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原黨委書記吳仁寶同志因病逝世,享年85歲。“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隻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佔鰲頭,一人也隻佔一個床位。”這是他為流傳的一句名言,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值得玩味。(據3月19日《新華日報》)
吳仁寶所在的江蘇省無錫江陰市華西村,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的時候,曾是一個有名的貧困村。“戶戶茅草房,家家吃米糠,土地不成片,一雨成汪洋。”經過吳仁寶帶領華西村人艱苦奮斗,創辦村辦企業,發展集體經濟,終於創造了一個個發家致富的奇跡,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村庄建成了中國“天下第一村”,自己也躋身於“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然而,吳仁寶卻認為:“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他就像一台幸福生活的“播種機”,先后支援建立了“黑龍江華西村”和“寧夏華西村”,還帶動中國西部20多個省10萬人脫貧致富。近些年,華西村與周圍的十幾個村庄合並,大大推進了這些村庄的富裕進程。
最令人感懷的是,雖然華西村成了“天下第一村”,但吳仁寶經常告誡村干部,“有福民先享、有難官先當”。從20世紀70年代起,他就給自己立下“三不”規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獎金。就連組織上頒給他的5000多萬元獎金,他也全部給了集體。如今,華西人住上了豪華的別墅,他卻仍住在70年代的老房子裡,一直過著朴素的生活。在他眼裡,個人的功名利祿輕於浮雲,人民的幸福重於泰山。
由此,也讓筆者想到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想到了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想到了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想到了於謙的“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深林”……在筆者看來,一位普通的農村黨委書記,能將自己的幸福與百姓的幸福緊緊聯系在一起,始終認定“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信守“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是我的最大幸福”,這樣的“幸福觀”、“富裕觀”、“清廉觀”,著實令人感佩,感嘆。
相比之下,時下我們有的黨員干部,與群眾的心不能相連,情不能相系,意不能相通,隻顧自己致富,不想為群眾謀利,與群眾爭名爭利,以佔便宜為榮,不惜以權謀私,甚至巧取豪奪,貪污受賄,走死胡同。真不知道他們面對吳仁寶這面旗幟,會有何感想?面對吳仁寶的“三不”規矩,會不會受到觸動?
正因如此,筆者認為,“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吳仁寶用一生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給我們留下這樣的啟示:心中裝著人民,名利雜念的困擾就會減少﹔心中裝著人民,聲色犬馬的誘惑就會自覺抵制﹔心中裝著人民,浩然之氣就會自然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