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已經過了近一個月。對於去年一些曾經引發全國關注的熱點事件,在官方承諾徹查、整改后,如今有何進展,是否已經石沉大海?據新京報記者了解,有的案件宣布將公布結果,有的仍在調查中,有的則再無音訊。如山西靜樂縣縣委書記“空餉門”、陝西“表哥”楊達才、四川南溪女協稅員等,在官方宣布調查后,一直未見調查結果公布,對於公眾,這些謎題何時揭開?(據1月24日新京報)
熱點事件,之所以會引發社會公眾關注,是因為事件背后隱藏著很多值得期待的真相,同時還因為事件本身暴露了社會上存在的假丑惡等現象,因此,必須有個結果,給公眾一個交代。但是,一些新聞事件被報道后,由於有關部門或領導的“不作為”,而使得一些熱點事件成了“爛尾新聞”,很讓人失望,令人痛心,拷打著一些人的良知。
誠信缺失。人無信不立。“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政令信者強,政令不信者弱。”誠信是為政之本,立國之本,治國之本。言出必行,是做人之根本,更是黨政部門、黨政官員講誠信、守信用的內在要求。對於新聞媒體披露、曝光的一些熱點事件,官方在宣布調查后,應該及時將有關調查處理結果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督,但是,有些地方相關部門、個別干部要麼以“不清楚”、“不了解”、“不便透露”進行搪塞,始終不予正面回應,要麼干脆就閉口不回答,調查結果更是一直未見公布,成了永遠解不開的謎題。如此怠慢媒體、忽悠群眾的行為背后,是誠信的嚴重缺失。政府是誠信社會的維護者。信任是政府存在的基石。不及時查處和回應社會關切、民眾質疑,就是“欠公眾一個回復”,不利於社會監督,也不符合“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原則。負面事件成為輿論熱點后,調查取証需要時間,但能否真誠作出“解釋說明”,考驗的是一些部門的公信力。失去誠信,政府就不可能贏得公眾的支持。因此,政府必須堅定不移地踐行誠信原則,以誠信為先,言必行,行必果。否則,言而不行、諾而無果,誠信缺失,將嚴重影響政府的公信力。
責任缺失。在其位,謀其政,擔其責。自覺接受媒體和群眾監督,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積極推進信息公開、政務公開,是黨政部門以及黨政官員的職責所在。但是,有些地方,少數部門,個別官員,卻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其責,缺乏強烈的責任意識、履職意識,遇到困難和問題,不是迎難而上,主動承擔責任,而是選擇繞道走。對於網絡曝光、媒體負面報道,有些官員不是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而是害怕曝光、懼怕追蹤、生怕出事,說到底,還是缺少責任擔當,或者說是行政不作為。“爛尾新聞”的存在,就是某些部門、少數官員責任缺失的具體表現。因此,強化各級各地黨政部門、黨政官員的責任意識,迫在眉睫。失責就要問責。相關部門的調查沒有進入問責程序,或以道歉代替問責,或一般性調查草草了事,調查結果難以服眾。對久拖未決的事件處理要加大問責追究。對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事件,建議多部門啟動專門程序“全程緊盯”,隻有對敷衍塞責的相關人員行政問責,才能起到懲戒警示作用。
民本缺失。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人為本,以民為先,是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媒體披露的熱點事件,常常牽涉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才會備受關注。因此,對於一些熱點事件調查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布,是對民生關切的正面回應,是民本思想的直接體現。應對熱點事件是一面鏡子。干部有沒有執政為民的情懷,是不是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把民意放在什麼樣的位置,決定了他的初衷和態度。“有頭無尾”拷問著干部的執政情懷。在人人都是媒體、到處都有新聞的“自媒體”時代,面對記者追蹤、群眾質疑,唯有用事實進行回應,以真相予以回復,才是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對民生、民本的最大保護。但是,有些地方,少數官員卻官僚主義嚴重,忽視群眾利益﹔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熱衷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政府及官員自利性約束弱化,一些部門、地方腐敗比較嚴重。中國古人早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說法。“爛尾新聞”,爛的是民本思想,失去的是民心,動搖的是執政根基,很可怕也很危險。
一滴水可以折射整個太陽的光輝。“爛尾新聞”的存在,折射了一些地方、少數部門、個別干部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與社會公平正義格格不入,必須引起各級各地各部門的高度重視,並深刻反省,切實加以整改,給社會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從而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