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涉及不雅視頻的重慶北碚區委書記雷政富,到涉嫌性侵的黑龍江人大代表孫德江,從被曝向情婦寫“離婚保証書”的山東農業廳副廳長單增德,到涉嫌濫用職權包庇兒子的太原市公安局局長李亞力……僅一個多月時間,就有十多名官員因艷照、情婦、名表等吸引眼球的“花邊新聞”通過網絡傳播而“東窗事發”。
電子科技時代,網絡反腐彰顯神威。同時,也由此引發社會各方的迫切期待:依靠科學技術,在更加廣泛的領域、更深層次地進行反腐防腐。
網絡反腐具有社會性、公開性、參與性、透明性,舉報信息公之於眾后會形成較大輿論壓力,倒逼有關部門調查,往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行政機關內部自我監督的不足,在當前不失為一種高效方式。但是,在如火如荼的網絡反腐中,並不是所有舉報人都出於正義感,其中一些舉報人是因為要求得不到滿足,產生利益沖突,基於“泄恨”動機,才選擇網上舉報。僅僅靠這種方式來進行反腐敗斗爭似乎有點荒誕,網絡“狂歡”畢竟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更難以起到“根治”腐敗之目的。依靠獵奇心理難當大任,網絡反腐需要注入更多的正義與理性、責任與擔當,才能步入良性循環軌道。
我們在呼喚網絡反腐的同時,還應該看到網絡反腐內容選擇往往有偏差,多集中於官員生活作風、官二代舉止等一些博人眼球的話題上,有時甚至帶有娛樂化傾向。即便網絡反腐“揭發一個就能處理一件”,但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特別是對於一些深層次的腐敗問題,如重大決策權的濫用、權力的“暗箱操作”、經濟領域的貪污受賄等隱藏於穿著打扮背后的深層腐敗問題,往往是網絡反腐難以涉足的“盲點”。反腐倡廉,網絡曝光行之有效。但是,僅僅靠網絡革命是遠遠不夠的。
不可否認,傳統反腐體系有一定的封閉性、局限性,舉報查不查?有時則由領導說了算。加之反腐渠道層級多、環節多、效率低,同級舉報人容易受干擾,有時甚至遭故意回避。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制度“含金量”還不高,迫切需要融入網絡之類的高新技術支撐。“制度+科技”二合一,構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成為新時期反腐倡廉的必然要求。
對此,山西省積極探索、全力推進懲防體系信息網建設,並初顯成效。媒體報道,運城市開通“農廉網”,受理網上投訴1.34萬人次,督辦解決0.87萬個,責任追究1203人次﹔大同市創建了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系統,實現遠程電子監察,對服務類權力進行流程優化,平均辦理時限由25.05個工作日減為7.29個工作日,提效70.9%。
制度就是“防火牆”,隻有進一步加強反腐制度建設,拓寬網絡以外的反腐渠道,反腐機制才能步入良性循環軌道。
我們容不得任何腐敗,同樣,我們不願看到自己的戰友、同事倒在“糖彈”下。所以,我們要預防,我們渴望保護、挽救更多的戰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