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着眼民之所盼办好教育实事(教育时评)

黄 超

2024年12月22日08: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以来,各地着眼民之所盼办好教育实事,让教育的民生账本增厚度、显温度——

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曾是福建漳州芗城区学前教育的短板之一。当地新桥街道腾出办公室、建成幼儿园,120多个孩子走进崭新校园。至此,漳州中心城区的6个街道全部有了公办中心幼儿园;

中午睡不好,下午打瞌睡,中小学校午休难题怎么解?有的学校更新可躺式课桌椅,有的提供可折叠、带枕头的睡垫,学生睡得舒心,听课更在状态;

小食堂,连着大民生。采购、检测、加工、配送、菜单、培训“六统一”在山西部分中小学校推开,原来分散经营、食材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逐步改善;

“学习生活怎么样?有没有烦心事?”一些地方建立“局长陪餐制”“校长陪餐制”,除了关心吃得好不好,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还能与孩子聊聊心里话,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从民生上抓教育,要聚焦急难愁盼,细化工作颗粒度。从学位到座位,从配餐到陪餐,这些群众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得到及时回应、认真解决,寻常百姓在教育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会更加充实。

亮出成绩单,不只是点赞、加油,更是为来年总结经验。

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资助补助学生,都是花钱花心思的地方。新的一年,如何抓好教育这个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把群众心中所思所盼变为眼见为实、可触可及?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的人民属性比较突出。基础教育办得好不好,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学生成长成才,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

一方面,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优质资源覆盖面更广、获益群体更多、服务方式更好,是减轻家长教育焦虑、经济负担,优化教育发展良好生态的现实需求。

另一方面,把获得感作为刻度尺。学生健康成长的点滴,都落在教育人的心上,不妨多去学校转一转,翻翻作文本、班级日志里写了什么,听听接送孩子的家长谈些什么。留意课间操场上孩子们奔跑的身影,观察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瞬间,为营养午餐加一杯牛奶,给音乐教室配一台钢琴。正是这些关键小事,暖了师生的心。

促就业,是教育民生的必答题。要跳出教育看就业,立足全局看就业,着眼长远看就业,推动工作重点、组织方式、评价机制转变,促进2025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除了优化政策性岗位招录,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开发更多基层就业岗位等,还有哪些关键环节的工作要跟上?

一些地方已经行动起来。厦门、南昌、深圳等地发布毕业生求职期免费住宿的政策,一批名为“青年”“扬帆”“乐寓”的人才驿站“开门迎客”。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拿出务实举措,未就业学生离校,就业服务“不断线”。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教师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也是民生之举。教育部等部门近日印发通知,从医疗、文化、生活、住房等方面提出尊师惠师举措。随着政策落实落细,广大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将不断增强。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2日 08 版)

(责编:黄瑾、宋晨)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