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林
2024年01月03日08:33 来源:学习时报
学人小传
李践为(1915—1992年):原名李荫荣,中共党史学家,曾任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党委委员、校委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顾问、校顾问等职。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李践为自青年时代参加革命,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为人勤敏好学、治学严谨,为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理清学习中共党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顺序不应该是固定的,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李践为担任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党史教研室主要负责人时,承担着党史教学的大部分课程。当时,在课程顺序安排上,出现了一些不同意见。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顺序,只有先学完这些,才能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也才能继续学习中共党史。为此,李践为专门作出解释,澄清大家的误解。他认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前学习党史,这种改变只是方法论问题:“不学习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不能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这话自然是对的,但只说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即不学毛泽东思想也不可能全面领会马克思主义。我们不能把学习马列主义与学习毛泽东思想割裂或对立起来,不能说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就不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也不能说学习中共党史、毛泽东著作就不学习或不讲马列主义。”
李践为用辩证的方法,理清了学习中共党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在授课中系统地阐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强调毛泽东思想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科学理论,相关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研究和阐释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重要制胜法宝,也是进行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不论是研究还是教学,李践为都善于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为了让学生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他在课堂上善用比喻,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好比接力比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贡献都是重要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他还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虽然时间位置在后面,却又是一个新的高峰,因而他将毛泽东思想称为更加完备的马克思主义。此外,他的讲稿并不是大段的引证,多是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认识,注重运用通俗话语讲述晦涩深奥术语、介绍中国革命经验、解答各种问题,深受学生喜爱。1963年,一位外国学生曾写信向李践为和中共党史教研室的老师们致谢,他提到,李主任和教研室的老师们“认真备课和讲课,尽力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并在讨论会上给予具体的指导,花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在党史研究中,李践为强调要将中共党史放在国际共运史的世界大视野范围中,用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意义。他提出要有重点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是当时要将重点放在毛泽东的著作上。而学习毛泽东的著作也有学习侧重点,他强调要学习毛泽东的立场、观点、方法,因为尽管毛泽东过去的文章中提到的有些问题在当时的中国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反映出毛泽东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坚定的革命精神,灵活巧妙的斗争艺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人民站在一起的立场,密切联系群众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等,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在其主编的书籍《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李践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史实为依据,客观全面地描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世情国情、学生情况等,为党史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重要方法指导与路径选择。
党史教材编写资料要尽可能充实,资料和观点要统一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更好地协调教学工作,李践为组织编印了大量学习简报和教材。据统计,仅1963年下半年,通过他主导编印的《学员学习情况简报》共刊出41期,《学员学习情况交流》刊出20期,出版教材共计161种,字数高达342万字。此外,他还主持编写了中共党史教材,将中央提出的关于革命史、党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以及参加革命史陈列工作时的经验带到了具体工作中,为党史教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0年,中央党校组建了由36人组成的教材编写班子,李践为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与研究基础,对党史教材编写工作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他强调,“资料要尽可能充实,防止空洞议论,资料和观点要统一,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文字力求通顺简练,要向准确性、鲜明性与生动性努力”,为教材的编写工作奠定了总体基调。
教材编写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编写组成员生活十分困苦,但为尽快将教材编写好,他们常常在饿肚子情况下加班到深夜。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写出约60万字的第一稿教材发给了学生,请他们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在充分吸纳学生修改意见的基础上,李践为等人马不停蹄地开展第二稿修订工作,并于1961年8月以《中国共产党历史课本》的名称正式铅印,作为中央党校内部教材在校内试用。1979年,在李践为的主持下,该教材进行了再次修订。此后,1981年到1985年,该教材以《中国共产党史稿》为书名,通过四个分册形式正式出版。那几年里,李践为几乎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这部书的修改工作上,小到一个字,大到书中的观点、框架结构和资料引证等,他总要反复斟酌、反复推敲研究,为此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劳动,这种对党、对人民负责的高尚品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