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4日09:09 来源:光明日报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医学家裘法祖先生在世时给学生的教诲,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济世救人医者心
1936年,20多岁的裘法祖告别家人,赴德国学医。焚膏继晷磨砺医术的他,很快获得了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后来,他进入都尔市市立医院工作,并担任外科主任。
“1945年抗战胜利了,怀着一股爱国热忱,我决定回到祖国工作。”在入党申请书中,裘法祖这样写。1946年10月,他毅然舍弃了国外豪车别墅的优裕生活,带着德国妻子回到了祖国,全身心投入医学事业。
让医学归于大众,把技术贡献给人民。
1951年,裘法祖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参加了第一批抗美援朝医疗队。在前线的工作使他认识到,中国开始像巨人一样地站立起来了。
1965年起,他数次参加农村巡回医疗,到麻风病村为麻风病人治病。送医下乡,让他懂得“什么是生活的方向,应该怎么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院士回忆,20世纪70年代,他下乡到湖北省嘉鱼县,一位村民问他可不可以找裘先生看病。他试着提了一次,没想到裘先生着急地说:“你叫他立即来找我。”后来那个村民得到了裘先生的诊疗。
在从医的60多年里,裘法祖率先在国内提出把大外科分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等。他主持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器官移植机构——原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并组建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裘法祖“稳、准、轻、细、快”的高超技术被公誉为“裘氏手术”,并改进新术式不下数十种,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言传身教师者心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裘法祖常常告诫学生,医术不论高低,医德最重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原院长陈安民回忆,裘老查房时,我们这些负责主诉病情的年轻医生最紧张了,如果对病人病情了解不准、回答不出问题,裘老一定会狠狠批评。
对于青年医师,裘法祖主张“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他向学生强调医生要做到“三会”“三知”:手术要会做、经验要会写、上课要会讲;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关于科研成果的署名,裘法祖从不认为自己名字放在学生之后就没“面子”;相反,自己名字放在学生前面,那才丢脸,因为那是欺世盗名的事。
2001年8月,武汉市年度科技进步奖公布,排一等奖之首的是《体外培育牛黄》。在该项目的完成人员中,裘法祖院士排在第二。原本裘法祖坚持不让署自己名字,虽然他做了很多工作。在学生蔡红娇的一再坚持下,他才同意署名第二完成人。
为普及医学知识,培养医学人才,他创办《大众医学》杂志,将自己总结出的一整套操作方法推广出去;他主持编写了以五年制医学教材为主体的50多种医学教材,现在医学教育仍在使用;在90岁高龄时,他拿出毕生奖金设立了“裘法祖普通外科医学青年基金”……
在众多的荣誉与光环中,裘法祖始终觉得“医德风范终身奖”的分量最重。因为在他看来,做医生不难,做好医生很难,永远做好医生就更难。(本报记者 夏静 张锐)
相关专题 |
· 最美奋斗者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