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

聚力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中国政法大学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领法学教育发展

2017年08月17日13:44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聚力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

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楼中的“端升楼”,以著名法学家钱端升先生的名字命名。

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大道上的拓荒牛,象征开拓进取,务实勤奋。

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典礼。

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的同学在进行公益法律服务。

本文图片均由中国政法大学提供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中国政法大学的足迹】

“经国纬政,法泽天下”,这是中国政法大学师生的报国之志,也是每一个法大人的人生信条。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中国政法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始终遵循的原则和方向。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唯德法兼修,方能“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学子们方能担当起法治中国建设的主力军之责任。

桃李天下 沐风播撒法治阳光

戴晓虹,云南省腾冲市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的一员,2013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她选择返回基层,扎根边疆,在人民检察院奉献青春。几年来,经她手所办的案子已有近300个。“法大对我的影响是整个人生,它是一个标签。对我而言,这种标签是一种荣耀和动力,激励我去努力”。

张航玮,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办公室科员,法大法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2016年1月,他被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授予“滨海好人”荣誉称号。

在张航玮家的书架上,仍放着整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学专业必修课教材。大三在法大法律诊所曾帮助过来自五湖四海的普通百姓的实践经历让他懂得,一个法科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对求助者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从中国政法大学走出去的毕业生有20多万,学校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法律高级专门人才。

他们中,有法官,在全国率先探索和实践创新审判模式;有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执着于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有法律援助工作者,在基层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凡你在处,便是法大;凡你在处,便是中国”,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对2017届毕业生的临别寄语,是诸多法大人的真实写照。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大人是一支坚强的主力军。一代又一代法大人在各行各业恪守信仰,践行法治,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德为先 育才兼达政情法意

“我自愿献身政法事业,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积人文之底蕴,昌法治之文明。”这是法大新生的入学誓词。

在学校教学楼端升楼正面,铭刻着“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这八个字集人文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和公共精神为一体,集中体现了这所大学的文化和价值追求。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明法”一目,意味着要有法治信仰、法治理念、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在法大,法学氛围充盈校园,法治精神弥漫其间。

2017年“感动法大”的领奖台上,十位同学荣获“感动法大”这一荣誉。其中,黄健栓,18岁考上大学,但由于祖父患病,家里无人照看,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学业,担起家庭重担,一担就是5年,5年后,他重新高考,考入法大,成绩连续两年排名所学专业第一名。邓丽萍是中国政法大学第7例、北京市第21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在骨髓捐献的病房里仍然复习司法考试内容。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点点滴滴中,理想信念、学风培育、社会责任、家国情怀、文化塑造……熔铸到学子们的生命中,学校也真正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著名法学家张晋藩说:“学校就应该重点引导法治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

要让人民对法治充满信心,必须首先对法律人充满信心。

黄进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法学教育要注重立德树人,使培养出来的法治人才不仅有法律专业知识和能力,还有优良的品德。”

孜孜以求 引领法学教育发展

“学校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用一流的思想政治教育赋予德育工作新内涵,用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给予人才培养新动能,用’德法兼修’助推’双一流建设’新成就。”法大党委书记胡明说。

2013年,法大牵头共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是我国“2011计划”首批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2014年,法大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6年,法大首次与政府间国际组织“海牙国际司法会议”“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2016年12月14日,法大第四个卷宗副本阅览室——鉴定案例卷宗副本阅览室揭牌,加上之前建成的检察案件原始案卷副本档案阅览室、审判案件原始案卷副本档案阅览室、公益法律援助原始案卷副本档案阅览室以及实况转播庭审,庭审录像资料库等举措,共同实现了国内优质司法资源,包括动态的庭审过程、司法卷宗等大批量汇集进校园、进课堂,逐渐创造“教室—法庭”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司法动态氛围中完成四年法学专业学习,实现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步完成。现在,“教室—法庭”的“同步实践教学”已成为该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点。

法学院教授许身健早在2007年就组建了国内首个专门承担并组织法学实践教学的机构——法律实践教学教研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公益法律服务事业发展。

法律诊所成立以来,为群众代写各种法律文书1000余份,完成法律咨询5000余次。众多法科生参与其中,奔赴全国各地法律援助机构从事公益法律服务。仅2013—2015年这一期的10位志愿者就解答了9433件法律咨询,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11件,出庭198次。

许身健常说:“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法学教育为法科生负责就是为法治发展负责。”

以“跨学科专业、跨理论实践、跨学院学校、跨国家地区”的“四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以坚定的步伐向着建设“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法科强校”办学目标迈进,是中国政法大学对总书记殷切期望的回答,也是这所大学的历史使命和追求。(作者:李玉兰 米莉)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