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情暖雪域高原 爱洒喜马拉雅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彭胜乔 本报记者 常川

2015年08月22日14:10   来源:西藏日报

原标题:—自治区成立50年来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2015年4月30日,尼泊尔“4·25”地震后的第5天,喜马拉雅山脉深处的一幕,成为孩子们震后最温暖的记忆——

为了不影响学生们中考复习,在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组织下,聂拉木中学189名初三年级学生在第一时间被转移到了日喀则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园优越的条件让孩子们很快恢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

这是将被珠穆朗玛峰永远铭记的一刻:即使在祖国的边境线,即使在交通闭塞的深山峡谷,即使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孩子们依然沐浴着祖国的阳光,茁壮成长。而这不过是半个世纪来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

自治区成立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大量资金投向西藏教育,知识、思想和智慧遍洒雪域高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更有一大批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高级人才脱颖而出,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从少数人的特权到全体公民充分享有的权利

在旧西藏,教育被作为一种特权,由寺院和贵族所垄断,百万农奴没有权利接受教育。

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夕,文盲仍占西藏总人口的95%。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了让西藏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中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现代学校,实行现代教育制度,赋予西藏各族人民群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自治区成立后,根据颁布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我区进一步明确“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半个世纪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扩大办学规模和层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据自治区教育厅统计,50年来,国家已累计为西藏教育投入858亿多元,仅2013年、2014年教育财政投入就分别达到了118亿元和135亿元。

国家的巨额资金投入,为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使西藏各族人民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2014年底,我区小学入学率达到99.6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3.3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76%,各级各类在校生达60850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5多,全区累计脱盲人数达181.5万人,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57%,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6年。

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我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藏语文教学,建立起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双语”教学体系。目前,区内所有学校均实行“双语”教育,超过96%的学生接受“双语”教育,超过83%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从事“双语”教学。通过“双语”教育,藏语言文字得到广泛普及,藏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人才和机构大量增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得到有力保护、传承、发扬和繁荣。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阿里地区普兰县霍尔乡中心小学学生小次旦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午餐后可以领到大苹果:“我在学校吃得好住得好,每天还有苹果吃,我很喜欢学校。”

半个世纪以来,在解决学生“有学上”的同时,我区进一步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制定出台了系列教育惠民政策,着力解决学生“愿上学”、“能上学”、“上好学”的问题。

随着教育基本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全区大部分中小学的校舍已由土石木结构改建成砖混、框架结构,并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和阅览室,配备了图书、仪器、药品、标本、课桌椅等教学设备和文娱体育用品。

随着现代学校的建立,自治区通过培养、培训、引进、援教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截至2014年底,全区有在职教职工44456人,其中专任教师40542人,全区已建立起了一支以藏族为主体、数量基本满足、结构和水平基本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应用,信息资源“班班通”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覆盖到城镇、农牧区学校和部分教学点,全面带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即使是偏远山村、牧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从1985年开始,我区对义务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作为中央给予我区的一项特殊优惠政策,从2011年起,将符合条件的学前和高中阶段学生纳入“三包”政策实施范围,覆盖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三包”经费已连续14次提高标准,2015年年生均标准达到3000元,年受惠学生达到52万多人。2007年起,我区实施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2009年,对中职学生免除学费和住宿费。2011年,对高中阶段学生实行免费教育。2012年,城镇学前实现免费教育,至此,我区实现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

从2012年开始,我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不含县城学校),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2014年起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在校生,并于当年11月将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天4元。因地制宜地注重酥油、糌粑、蛋、奶、蔬菜、水果等食品的科学搭配,合理制定营养膳食标准,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三包’和免费教育让学生家长零负担,家长都愿意送孩子上学。”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中心小学老师格桑说,家长只需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的生活、学习全都不用操心。

从满足基本教育需求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我能够读小学、上大学、参加工作,如果没有西藏教育的发展,也不会有我今天个人的发展。当我作为教育工作者走在农牧区看到建设美观完善的校园时,总会从内心发出感慨。”西藏大学副校长白玛次仁作为一名亲身经历者,对西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深有感触。

从1951年昌都小学成立,到2013年西藏大学3个一级学科获得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半个多世纪来,我区已基本建立起以区内办学为主、区内外教育相结合,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现代民族教育体系。一大批以藏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通过实施农牧区两年、城镇三年学前“双语”教育工程,全区幼儿园由2000年的21所增加到2014年的722所,在园幼儿由4491人增加到81123人,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网络正逐步形成。2011年,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集中办学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得到加强,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大幅提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已有20个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自治区督导评估,其中8个县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2014年底,普通高中有29所、在校学生55669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656人。职业教育得到调整优化,建成了以中职为重点、高职为龙头,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区内外职业教育优势资源互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起区、地、县三级职业技术教育网络,中职教育专业涵盖11个大类41个专业,高职高专专业涉及14个学科门类49个专业。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现有3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高专学校,包括研究生教育、普通本专科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等在内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基本形成,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现有本科专业136个、专科专业13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普通本专科学生3.35万人,硕、博士研究生1440人。

1984年,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要,针对西藏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的现状,党中央作出“在内地创建西藏学校和举办西藏班”的重大战略决策。内地办学已成为西藏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民族团结进步的纽带。2014年底,共有21个省市18所初中、14所高中举办西藏班,55所示范性高中招收西藏散插学生,50所中职学校开办西藏中职班,170多所高校招收西藏班学生,累计为西藏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培养输送各类人才3万余人。

50年沧桑巨变,50年春华秋实。半个世纪来,西藏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的西藏正沿着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道路迈步向前,新时期的西藏教育将提供充分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将为雪域高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