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黄坤明: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重要意义

2015年07月01日13:41   来源:《求是》

原标题: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重要意义

核心要点:

■ 我们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大背景下,放在历史的长时段、全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把握它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内在联系和实践要求,自觉用这一战略布局统一思想认识、指导推动工作。

■ 中国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标志性胜利,折射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光芒,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大意义。

■ 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有立场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更张。必须增强政治定力,把握正确方向,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高度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就是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党强,事业才会强,国家才会强,民族才会强。要看到,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肩负光荣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开创崭新局面,得到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的重要思想,特别是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我们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大背景下,放在历史的长时段、全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把握它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内在联系和实践要求,自觉用这一战略布局统一思想认识、指导推动工作。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探索新实践的重要成果。

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我们党在全国执政60多年来,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不懈探索所积累的治国理政丰富经验,是我们党今天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历史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认识,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不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扩展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创造性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从严治党这一政治保证有机联系、科学统筹起来,每一个方面都强调“全面”,并注入新的丰富内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这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从当代中国的现实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任何理论都是特定时代和实践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赢得这场伟大斗争的胜利,迫切需要我们党从战略层面提出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大韬略。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具有很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法治国家建设进入新的征程,从严治党进入关键阶段,“发展起来后”与“欠发展”的各种问题交织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种挑战不断凸显。“时”和“势”总体有利,“艰”和“险”正在增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党中央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站在时代前沿进行的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部署。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愿景不断提升。人们期待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期盼经济更有活力,生活更有保障,权益得到更好维护,政府更加高效清廉,社会更加和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再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解决问题、化解挑战、攻坚克难的新法宝。

从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摆在当代共产党人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对如何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进行了创造性回答,对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勾画了清晰的“路线图”,使我们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布局更加科学,战略举措更加有效,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它也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方略,为解决当今世界性难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独特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对于推动世界治理思想的变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引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言简意赅、精辟深刻,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居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千年求索、百年奋斗的历史性成就。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中国人不仅将全面解决温饱问题,而且将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般的伟大跨越。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两个相互联系、交互交融的阶段。我们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国梦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从世界范围看,把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带进全面小康社会,使世界1/5的人口解决温饱并过上中等偏上的生活,堪称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第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胜利。中国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标志性胜利,折射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光芒,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大意义。现在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攻坚克难的任务艰巨繁重。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姊妹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和社会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稳定系统,交织、交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之中。

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关键部位,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回首过去30多年,每一次重大改革的成功都给党和国家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发展增添强大动力。面向未来,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攻克顽瘴痼疾、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使我们事业发展的“动力系统”不断升级,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强调“改革”,就是要始终高举改革的旗帜不动摇,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强调“深化”,就意味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敢于啃硬骨头、闯难关;强调“全面”,就表明改革不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单兵突进,而是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的全面、系统改革,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使各方面改革协调推进、形成合力。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有立场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更张。必须增强政治定力,把握正确方向,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全面依法治国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启示我们: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必由之路的深刻认识。法治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只有靠法治,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持续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才能坚持好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基石。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党与法的关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高度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就是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全面从严治党是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党强,事业才会强,国家才会强,民族才会强。要看到,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肩负光荣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担在了肩上。9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成就,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我们依然在“赶考”的路上。能不能继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关键在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也就是能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能不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看到,全面从严治党,是经受考验、化解危险的必然要求。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复杂和严峻的,“四种危险”也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只有从严治党,大力反腐倡廉、切实转变作风,才能使我们党顶得住各种风险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所谓“全面”,就是包括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纪律、反腐倡廉建设各个方面,是全方位、全领域的。保持先进性,就是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人民的前列,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始终作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保持纯洁性,就是要坚持不懈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坚决同各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作斗争,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坚定不移祛除影响党的肌体健康的病症和毒瘤,始终保持党的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保证我们党永不褪色、永不变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们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来把握,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协调推进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坚定鲜明的人民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价值追求和政治立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首位、居于引领,就是把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放在首位,用这个目标引领所有的奋斗。全面深化改革,强调的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

深邃厚重的历史责任意识。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以推动历史进步为己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强烈担当意识,不负人民的重托,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代共产党人必须担起的历史责任,是我们付出全部艰苦奋斗的目标所系、重心所在。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全面覆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大环境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正是从这些事关民族前途命运的大课题出发,我们党既秉持观照现实、直面矛盾的求实精神,又胸怀“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抱负,把“四个全面”作为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体现了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开拓前进的重大战略思考、战略谋划。

实事求是、系统辩证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联系发展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认识论、方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全局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战略布局从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出发,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方面科学统筹起来,是从实际出发、全面系统、辩证平衡观点的实际运用。这一战略布局,是我们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应该抓住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单打一,而是平衡着力、协调推进,通盘考虑各方面情况,统筹把握、综合施策,激发联动反应,形成整体效果。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大无畏精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根本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展开,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必然结果,是秉持革命者大无畏精神的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深刻审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挑战,深入探究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科学规律,勇于突破旧有思想观念的桎梏,勇于冲破利益束缚的藩篱,不僵化、不停滞,敢拼善闯、攻坚克难,内政外交国防各领域呈现生动景象。正因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契合于时代、深深扎根于实践,才能够无畏于任何挑战,赢得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作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闫妍)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