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粟
9月6日,传统文化与中国改革主题沙龙在曲阜孔府举办。(崔小粟 摄)
曲阜,孔子故里,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有“东方耶路撒冷”之称。
世界文化遗产“三孔”之一的曲阜孔府,古树参天,绿草茵茵。9月6日,一场名为“传统文化与中国改革”的主题沙龙在这里举行,这场沙龙是2014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的组成部分。来自丹麦、以色列、西班牙、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名专家学者以“头脑风暴”的方式,研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感慨,在当下语境中提出传统文化与中国改革的问题,非常有创意,同时也非常有张力。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称,改革是一种高度市场化导向的行为,传统文化复兴却是跟市场发生严重冲突后的道德反应。“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种宗教,它反而提供了现实的治国手段、道德要求。”
中外专家聚焦传统文化与中国改革
学者:传统文化与市场吻合,是世俗的道德、治国准则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精华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起作用?”
“如何在利益多元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整合、凝聚作用?”
“如何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不同流派之间互动融合?”
在对话会上,传统文化与中国改革的关系成为海内外专家学者聚焦的话题。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改革。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风格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会使中国传统文化参与到改革进程中来。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王建民也表示,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市场经济将会出现“和解”。无论国家、团体还是个人都不能脱离文化传统。他笑称,“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如果离开传统,就像人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这怎么可能呢?”
谈到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王建民认为,“反传统是伪命题,人们只能在各种传统之间做出选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很多主张来源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
和为贵调解室:传统文化基层治理样本
联合国前大使称找到《联合国宪章》的“根儿”
中外专家在曲阜市小雪街道办事处武家村参观了“和为贵”调解室、第一书记工作室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社会治理和基层党建中应用的成功样本。
埃及常驻联合国前大使穆尼尔·扎赫兰在参观“和为贵”调节室后表示,《联合国宪章》第六条就是在把争端提交给国际法庭之前要有一个仲裁的过程。“这次来到曲阜,我觉得算是找到了根儿了。”
“不可能什么问题都用法律的手段解决。我们在化解具体矛盾工作中,提倡用非诉讼的方式化解矛盾。”曲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刚在沙龙中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方式。
马刚介绍,曲阜市在村里建立“和为贵”调解室,每个村选派3-5名威望高、能力强的群众代表来担任调解员。“本着以理服人,和为贵的原则,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调节矛盾。” 一组数据说明了这种治理办法非常有效:和为贵调解室2014年上半年共调节矛盾纠纷350起,成功率达到了98%。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讲座教授王绍光也表示,传统文化是个多面体,但真正谈到与改革和发展相关的,其实是“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内化于心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中国如何运用传统智慧在外交场合解决矛盾?
专家:儒学解决了“人心”的问题
西班牙前驻华大使欧亨尼奥·布雷格拉特和埃及常驻联合国前大使穆尼尔·扎赫兰都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外交场合,中国如何运用传统文化解决矛盾与冲突?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绍光称,1947年联合国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的时候,强调“人人都是自由的”。但中国代表张彭春还特别强调“仁”——没有一个人是孤立生活的,所有的社会生活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这可以说是将儒家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成功努力。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也表示,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有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其实人的思想,就是儒学中特别强调的‘人心’,可以说儒家文化,其实就解决了人心的问题。”
以色列耶路撒冷公共事务中心当代事务学会主任艾伦·贝克则寻找到了双方文化的交汇点:以色列有不同的宗教和法令,比如有犹太教的法令,也有一些穆斯林教的法令,同时还有一些非宗教性的法令。“大家在有争端的时候可以选择去宗教性的或非宗教性的法庭。”这一点与中国的“和而不同”比较相似。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曲阜9月7日电)
相关专题 |
· 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 · 2014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