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彧 董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反腐败必须强化监督、管住权力。
吉林省贯彻落实中央要求部署,深入推进“改革限权、依法确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全程控权”工作,着力解决行政权力干预微观经济、权力运行不规范、制约监督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探索建立吉林特色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扎紧权力“围栏”。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儒林。
防止权力过多干预市场、边界不清——改革限权,确保权力界限清晰分明
“权力过多干预市场、边界不清是一个问题。”王儒林解释,“因此,我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削减、限制和转移一些部门权力。”
吉林省大幅减少和调整现有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并将45个单位的465个审批项目纳入省政务大厅集中办理,规范审批行为。
同时,省、市两级先后建立了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药品集中采购、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为逐步实现政社分开、管办分离,该省也对市场中介组织进行了集中清理和规范,并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范围。
防止权力取得无据、行使无序——依法确权,确保权力授予依法合规
“权由法定、权责一致。”王儒林透露,吉林省对各项权力进行了规范和确认,确保权力来源合法,解决权力取得无据、行使无序问题。
“一是依法审核‘权力’,从党务、政务等7个方面对省直部门所有职权进行清理。”王儒林介绍,“二是依法界定‘权限’,按照‘一项权力一项制度’的要求,细化、量化所有自由裁量权。三是依法固定‘流程’,明确权力办理主体、条件、程序、期限和监管方式等,并公开出来。”
防止权力过度集中——科学配权,确保权力架构相互制衡
“配权应科学,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解与平衡,防止权力过度集中。”王儒林表示,“为此,吉林省实行了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
该省在省直部门和地方推行一把手不直接管制度,从分工上改变一把手说了算的权力结构。
同时,对权力过于集中的部门和岗位职权进行重新划分,推进分级决策、分级审批、分级管理。目前,省直部门80%的行政审批权限已下放到各县(市、区)。
防止“暗箱操作”——阳光示权,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阳光能解决‘暗箱操作’问题。”王儒林透露,吉林省深化党务、政务、村务及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扩大公开内容,同时增加、扩充了公开的数量和范围。“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他表示。
为将公开落到实处,吉林省规范公开程序,适时公开权力事项,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并将整改结果向群众反馈;明确公开时限,做到长期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公开方式也要创新。”王儒林介绍,吉林省探索建立信息平台、网络平台、电子平台等,并在推进城市社区党务、居务公开等方面开展集中、对应、专项、点题公开。
防止权力滥用——全程控权,确保权力监督及时有效
王儒林认为,解决权力滥用问题,需要监控全面覆盖、全程到位。
吉林省一方面强化内部监控,对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梳理相关法规制度1509项,其中,废止223项,修订完善71项。另一方面强化外部监督,通过受理行政投诉、信访举报和专项检查、案件查处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
同时,提高制度控权和监督控权的科技含量。如,建立完善省政务大厅电子监察系统,建立农村“三资”监管平台,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和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平台等。
“开展‘五权’工作,既是吉林振兴发展的‘助推器’,又是转变作风的‘催化剂’、防治腐败的‘安全阀’。”王儒林表示,吉林省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创新理念思路、丰富办法举措、健全机制制度,逐步完善吉林特色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为促进吉林振兴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目标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