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人人都是“梦之队”

陕西石泉 王玮

2014年02月27日15: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当我背着新书包拉着奶奶的手走上去学校的小路时,母亲正在张罗着猪食,父亲则叼着烟站在屋旁的泡桐树下。半小时后,奶奶气喘吁吁地回到家时,看到是的是父亲正拿着藤条,藤条的前方是我撅起的屁股……

是的,我逃学了,准确的说我还没走到学校的路上。这就是我第一次上学时的情景,藤条和屁股就这样生拉硬拽地牵扯在一起。在藤条的催促下,我到了学校上了平生第一堂课。晚上,耳朵里先是父亲的大道理,继而是母亲的嘘寒问暖。

就这样,我开始了整整18年的求学生涯。当历史的车轮匆匆驶过,当我一次次打开泛黄的记忆,留下的是对藤条的感激,激起的是对未来的企盼。这企盼,来自于父亲额头越来越深的皱纹,来自于母亲日渐生长的白发!

我在企盼什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古人如此云,但我仍有一个梦,我希望用的双手让我的父亲母亲生活的更加幸福。

这个梦,源于父亲意味深长的眼神和货真价实的藤条。父亲是个农民,80年代高中毕业,高考失利后回到家乡开始务农,从此,犁地,种田,在厚重的土地里挥洒汗水。直到2001年,我上了高中,土地里的经济不足以支付高昂的学费,父亲便背起简单的行囊辗转中国数省,先是在山西的煤矿,又到广东的工厂,再到如今的甘肃。现在我已经参加工作,然而父亲并没有回家。父亲虽是地道的农民,但他的思想很开放,他有他的教育方式。除了第一次上学时的藤条教育外,之后再也没有打骂过我。他用的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那是一种既带满满期许又带丝丝责备的眼神。当我每次看到他这种意味深长的眼神时,我就会更努力的学习。这眼神,伴我走过18年的求学生涯。

这个梦,源于母亲温暖的问候和琐碎的唠叨。母亲很贤惠,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种地、养蚕、洗衣、做饭,可以概括她50年来的生活。母亲没有念过多少书,很少给我讲大道理。然而,她却用另一种方式深深地影响着我。童年记忆中的油灯下,浮现的是母亲缝衣服纳鞋底的慈祥面容;上学临走时的耳畔,传来的是母亲琐碎的叮咛和唠叨;外出求学时的电话里,听到的是母亲的嘱咐与鼓励……正是母亲的唠叨,使我在生活的道路上愈加成熟;正是母亲的鼓励,使我在学习的逆境中迎难而上。

父亲的藤条,母亲的唠叨,催生了我的梦。

父亲的眼神,母亲的鼓励,将鞭策我为实现这个梦而努力。

我将永远把父亲的藤条挂在脑海中。藤条,是父亲对我的鞭策。梦想的实现依赖于努力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父亲的教诲,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工作取得了成绩时,不骄傲,时刻用藤条警示自己;当工作陷于困境时,不气馁,认真反思自省,用藤条鞭策鼓励自己继续逆势前行。

我将永远把母亲的唠叨放在心头。唠叨,是母亲对我的关心和期许。梦想的实现离不开细心的生活。在开始一件事时,将谨记母亲的叮咛,必须精心准备,做好计划。生活的小舟随着时间前行,一路上有阳光,亦有风雨。阳光普照的时候,若想到风雨时的艰难,便会未雨绸缪;风雨交加的时候,忆起温暖的阳光,便会怀揣鼓励,逆风上扬。

也许相比中国梦,我的梦想很渺小,甚至不值得说。然而正是每一个人都怀揣着这样一个渺小的梦,便组成了一个中国梦。若人人都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中国梦便会实现。因此,人人都是“梦之队”。我将怀揣为父母创造美好生活的小小梦想,带着父亲的藤条和眼神,聆听母亲的唠叨和鼓励,努力工作,细心生活,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前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