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辉 记者 王卫东 通讯员 岳立新
凌晨时分,战斗在某滨海滩头打响。空中突击群先声夺人,对“敌”重要目标实施火力打击。
时密时疏的爆炸声持续了30多分钟,听得隐蔽待机的陆上攻击群官兵心急火燎。尽管上级早就明确,陆上突击群投入战斗的时机要视空中打击效果临机确定,但群长陈光还是按捺不住一次次抬腕看表。
将作战进程的控制由基于时间节点变为基于目标毁伤效果,在近几年济南战区组织的昼间三军联合演练中早已付诸实践。此次夜间联合实兵演习是否采取这种方式?参演前,基层指挥员们众说纷纭。
支持者认为,既然是联合作战,不管白天还是夜晚,都应该遵循军兵种协同、战场控制的一般原则;反对者则坚持昼夜有别,此次演习既然是战区范围内首次夜间联合实兵演习,就理应参照我军经典夜战战例,按时间节点组织兵力协同;也有人主张,应该借鉴近几场现代战争中的夜战模式……
这些看似不太统一的看法和议论,却令军区首长感到欣喜。为啥?用一位军区领导的话说:“这些都是指挥员们谋求掌控夜战主动权的深入思考。”接着,他话锋一转:“制胜之道,绝不可能仅仅通过空对空的理论研讨就能找到,必须在真刀真枪的练兵场去探寻!”
近战歼敌,还是远战封控?演习中,中路合成战斗群根据战场态势,临机采取远近结合的打法,在毁伤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兵力伤亡、装备损毁比例降低近两成,而战场态势得到有效控制。参演指挥员感叹:“战法运用,要根据战场实时态势临机把握!”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军区部队就在鲁豫两省同步展开夜战夜训方法研究,通过近似实战的检验和兵棋推演,一个个夜战战法走下理论的“高台”,回到实战的“地面”。
激战正酣,各型火炮发挥射程优势,多阵位多波次突击。听着炮响,算着时间,一位合成营营长请求对7号高地北侧“残敌”发起攻击。可上级的命令依旧是原地待命,原因是:侦察引导小组传回的画面显示,“敌”地堡群异常坚固,在打击中几无损毁。
战斗结束,这位营长指着手中一大摞夜战战法集说:“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指挥打仗必须临机制宜,不能生搬硬套。只有在真刀真枪的搏杀中,才能练就一剑封喉的高超剑法!”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