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关村:小企业开辟大未来(改革发展新景象)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基本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改革。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让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今日起,本报开设“改革发展新景象”专栏,以清新的文风、鲜活的事例介绍各地方、各领域改革新探索、新进展、新经验。
“小不点”钟情中关村
10月1日,2013年WTO公共论坛在瑞士召开,一位名叫罗峰的中关村企业家,走上讲台,讲述大数据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中国思路”。
企业名叫亿赞普!它利用大数据核心技术,打破国界,转换语言,把中小企业的产品,放上网络平台,建立由工厂向全球终端消费者直销的模式,去年已有17万家中国小企业受益。今年4月,与法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合作落地。经过两轮大额度融资,亿赞普迅速展开全球业务。
亿赞普5年前由2人创业,方向是“数据智能化”。关键技术的突破,海量信息的瞬间智能处理,双向精准发布,使一切成为可能。一个伦敦网民搜索“投影仪”,搜索结果旁,同时跳出中国福建企业的手持投影仪英文广告;充分挖掘海外合作者的网络数据,把“西班牙新娘喜好何种婚纱”、“南美儿童下一季爱玩什么玩具”,传递给中国生产商。
小企业连接大数据。三四台电脑,四五个伙伴,开始创业。位于中关村核心区的新影数讯,创办不久,就利用社交媒体,挖掘分析海量数据,成功预测《一九四二》票房,声名鹊起。
带着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小不点企业高速成长,这就是中关村!
每天诞生11家科技企业
今年以来,中关村平均每天诞生11家科技企业;去年,中关村新增企业4000家。民资民营,市场竞争,创新创业,小企业是中关村创新源泉。
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10月10日,在海淀区一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座谈会上,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说,希望政府一如既往,更多关心“三年前的小米”——那些摇篮中的企业。
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两手都难!融资、内部管理运营、市场拓展、研发创新等,道道是坎。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说:“先行先试,一个重点,就是破除创新创业的各种障碍。”
“要帮助中小微企业降成本,得便利,增后劲。”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孟景伟说。作为智力最为密集的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区今年连续出台了两个政策——《科技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微企业助力计划》。
记者在海淀园“创业期科技型企业集中办公区”了解到,每一个房间、每一张桌子,都能成为一家公司的注册地;在10月10日刚上线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看到,“网络团购超市”,使新企业急需的宽带接入服务,价降了;云主机服务,价低了……
中关村核心区正为中小微企业建一个平台,开放政府数据,将分散在工商、税务、质检、法院等部门的信用信息,以及金融信用信息、企业经营信息等归集在一起,再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贷款、小额信贷、融资担保等新型融资服务,破解融资难。
“补贴资金,不如助其拓展市场。”政府采购创新企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示范应用,大受企业欢迎。
昨天的小微,今天的巨人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聚焦六大优势产业、四大潜力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他们的领跑者中,处处可见昨天的小微,今天的巨人。
当着北京市领导的面,碧水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把一杯经过膜处理的工业污水,笑着一饮而尽:“达到饮用水标准!”文剑平说,他们目前处理污水,既要直接解决“水脏”问题,也要通过污水资源化,解决“水少”问题。公司从5个人起步,现在领跑环保产业。
小米公司,7人创业团队出发,成立仅3年,获益于中关村“有人才有技术有资金”的环境,今年销售收入预计突破250亿元。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专注于产业链的整合,小米的制造基地在北京之外,原配件来自全球。
精进电动,2008年成立时,只有一间100来平方米的办公室。两个手握技术专利、身怀梦想的创始人,在招聘会上举着“招募电机工程师”的牌子,开始了征程,今年已获美国汽车巨头的新能源汽车电机量产项目。
今天的市场竞争,起步就是国际竞争。在中关村,企业的生与死,速度几乎相等。但生的企业中,总有王者崛起,展现出产业的宏大远景!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北斗导航、大数据、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由中关村企业共同支撑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探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