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救治一线的医疗尖兵

记解放军总医院抗震救灾高级专家医疗队

2013年04月25日16:0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这是一支响当当的医疗尖兵:11名不同学科的专家,多人担任国家和军队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

这是一支过得硬的专业队伍:医疗队员有8人参加过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地震伤救治经验丰富。

芦山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总医院抽组11名高级专家组建医疗队,第一时间奔赴震区雅安解放军第37医院,全力投入救治工作。

用“总”字技术撑起生命方舟

“伤员在哪里,重伤员在哪里?”21日17时30分,医疗队抵达37医院后,立即分成3组查房巡诊。

在帐篷病房,29岁的郑峰辉引起了专家们注意。他是从震中芦山转送来的,颌面外伤、骨盆骨折、踝骨骨折,生命垂危,正预备后送其他医院治疗。

专家集体会诊认为,伤员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极不平稳,此时转送,生存希望渺茫。

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宋青、急诊科主任黎檀实、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张宏、肾脏病专家汤力紧急为郑峰辉实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吸出近100毫升分泌物。抢救持续3个半小时,伤情趋于稳定。被转送至成都军区成都总医院治疗后,郑峰辉最终转危为安。

与郑峰辉同样幸运的,还有伤员王水平。

22日1时12分,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唐佩福接到通知:一名伤员可能面临截肢,急需手术。他立即赶到37医院急诊抢救间。

“医生,求求你保住我的腿,我还没有结婚啊。”意识半清醒的伤员痛苦地叫着。

“别担心,我一定尽全力保住你的腿。”仔细查看伤情后,唐佩福果断决定实施保肢手术。手术结束时已是6时20分,伤员远端肢体血流恢复良好,保肢获得成功。

用“总”字情怀彰显仁心大爱

23日下午,一对夫妇抱着1岁女婴前来问诊。得知是感冒,由于现场没有儿科专家,年逾7旬的肝胆外科专家冯玉泉立即带他们找到37医院工作人员,协调儿科医生诊治。外人不会想到,这位为了病人忙前忙后、双鬓发白的专家,竟是位癌症术后患者。医疗队出发前50分钟才接到通知,他二话没说,义无反顾地随队出征。

对患者高度负责,烧伤专家柴家科也是如此。23日21时30分,忙碌一天的他还在打电话提醒一名烫伤患者休息时把腿抬高等注意事宜。

“用我们最好的技术和实际行动在第一时间抢救伤员,是解放军总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秉承总医院‘允忠允诚、至精至爱’核心价值理念的生动体现。”专家医疗队队长汪爱勤如是说。

用“总”字标准提供科学指导

雅安市人民医院和37医院收治了较多地震伤员和住院患者,听说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医疗队来了,两家医院专门请总医院专家会诊查房。

王晓雄、汤力等专家直接参与到危重症病人救治之中,手把手的指导帮助。

黎檀实直接加入到伤员抢救和分诊工作中,指导接诊抢救患者20余人,协调远在北京的总医院专家对一脑部、胸腹部复杂外伤的青年等4位疑难危重伤员进行了远程医学会诊。

胸外科主任医师周乃康会诊了11位伤员,最大年龄伤者为92岁。

一名1岁多的女婴胸部大面积烫伤,柴家科为其两次会诊,完善治疗方案,改进治疗措施,使这名女婴高烧减退,病情稳定。

普外科主任医师宋少柏,查房发现灾区一位80多岁老年病人,初步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若不及时处理,腿部将发生坏死。宋少柏带领医护人员迅速给病人采取治疗,患者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病情明显好转。

截至24日,总医院专家共巡诊伤员500余人次,成功救治危重伤员10余人,接诊200余人。(新华网四川芦山4月25日电 记者:王继荣、罗国金、王佳斌)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