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2)班的陈晓菲在上震后第一课。 记者 赵青摄
4月24日,芦山县国张中学全校师生在新落成的校园里举行了升旗仪式。 记者 赵青摄
24日一大早,15岁的女孩罗芳艺步行两个小时回到了她就读的国张中学。摔成两半的校牌还静静地躺在学校门口,罗芳艺心里揪了一下,不知道里面的教学楼会损毁成什么样。还有1个多月就要中考了,上不了课怎么办?
走进学校,这名初三女生惊讶地用手捂住了嘴:3层高的教学楼到处裂着口子,可原本空旷的操场上,却像变魔术般一样出现了3排蓝顶白墙的板房。按照板房门上贴着的牌子,她很快找到了她所在的9年级7班。
“这是我的桌子。”罗芳艺惊喜地叫着,桌上贴着一句给自己鼓劲的话,“时间不多了,不能再分心了,加油!”
上午10时,罗芳艺和分别了4天的同学汇集到了操场上。在同学们嘹亮的国歌声中,国旗缓缓升起。这也是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后,芦山县中小学升起的第一面国旗。
在升旗仪式上,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宣布:灾区学校由此复课。
罗芳艺这才知道,自己的学校又有了另一个名字——“抗震希望学校”。这批新的板房教室是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援建的。
芦山“4·20”地震发生后,在团中央统一部署下,中国青基会联合全国32个省级青基会迅速启动“希望工程紧急救灾助学行动”,所以在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灾区学校就实现了复课。
中国青基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汶川大地震之后,该机构就建立了灾后希望学校建立的应急机制,包括如何在第一时间内评估灾情,募集资金,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灾区复课。
地震救援有一个72小时的“黄金原则”,在灾后学校建立的机制中则有一个80小时心理帮助黄金原则。中国青基会相关负责人说,之所以要确立这个原则,就是希望灾区的学生能尽早回到学校,得到专业的灾后心理辅导。
9年级3班的汪雨耀一直猜想今天的第一节课一定是班主任的语文课。没想到,进教室后,来了一名大学生模样的大哥哥。
这位大哥哥说,同学们可以叫他大雄。这个星期,他会每天都来,有关地震的话题,或是其他的任何话题大家都可以和他聊。
“地震时大家都在干什么,在睡觉的请举手。”一开始,同学们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大哥哥要干什么,可睡懒觉的话题引来了大家的笑声,紧张的气氛消失了。一位同学甚至开玩笑说:“妈妈摇醒我,我还抱怨说,打扰我睡觉了。”
“那你可真是淡定姐。”大雄的“点评”一下子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地震时,大家都是怎么逃生的?”在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后,汪雨耀站起来说:“是爸爸背着我下楼的。”说完这句话,汪雨耀声音哽咽了。
大雄走到汪雨耀身边,轻声问她:“你是不是第一次跟别人提起这段经历?”
汪雨耀点点头说:“那一刻觉得有这样的爸爸真温暖。”
汪雨耀的班主任吴秀娟老师一直静静地坐在教室最后,听着大雄讲课。这位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老师此前一直担心,地震会给这批孩子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马上就要中考了,学不下去怎么办?
这堂40分钟的课让吴老师释然了,她看见同学们能大声笑出来了,看见同学们愿意分享自己心里最柔弱的部分了。
大雄的专业就是心理学,他目前是成都高新区希望社区中心的项目主管。作为中国青基会的志愿者,他来灾区学校为学生做灾后心理辅导。今后,中国青基会还将为芦山中学和芦山初级中学继续援建“抗震希望学校”,总面积达1.58万平方米。
关于中考,罗芳艺最心仪的学校是成都的一所著名高中。地震前,她还觉得自己把握不太大。而地震却坚定了她考上这所学校的决心。“我都大难不死了,学校又意外这么早就复课了,没有理由考不上。”罗芳艺说。(刘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