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生命至上——“4·20”芦山7.0级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全记录

2013年04月24日16:22   来源:四川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

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

一个时间,一个坐标,定格一场灾难的突然而至。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这个名字曾出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县名单上。这一刻,它是大地痉挛的原点。

截至4月23日中午12时,“4·20”芦山7.0级地震已造成193人遇难,199万余人受灾。

距离“5·12”汶川特大地震,还不到5年。曾经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奇迹的四川人,再一次向自然灾难宣战。

国际救援经验表明,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是最关键的“黄金救援时间”。

这是惊心动魄的“黄金72小时”,也是让人牵肠挂肚的“黄金72小时”。芦山、宝兴、天全……向着灾难发生的方向,2.7万多名救援人员徒步、空投、开山辟路飞奔前往,百万受灾群众自力更生,守望相助。

“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从汶川到芦山,四川告诉世界:生命至上!

(一)从汶川到芦山,更及时、更高效、更有序的救援背后,“第一任务是救人”的理念没有变,“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压倒一切”的追求没有变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经历过灾难又挺过来的社会,果然是比原先更强韧与沉着。

更及时、更高效、更有序,这是过去3天来,外界对四川抗震救灾工作的直接评价,也是对执政党应对危机能力的认可。

从汶川到芦山,“第一任务是救人”的理念没有变。

“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做出重要指示,并要求部队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22日晚10时5分,习近平再次打来电话,要求“继续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组织开展拉网式搜救,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

震后不到5小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飞抵四川。在四川邛崃机场降落后,得知通往灾区公路不太通畅,为节省时间,李克强马上决定乘运输救灾物资的直升机直飞震中灾区。“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生命最宝贵”,辗转灾区24小时,他来到医院、攀上废墟、走进帐篷。回到北京,他又专程打来电话,听取抗震救灾最新进展情况。

经过汶川、玉树强震考验的中国,应对灾情更加沉着、预案更加完备、救援更加科学。

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根据国家抗震救灾应急预案迅速启动抗震救灾Ⅰ级响应;第一时间,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应急响应,民政部等8个部门组成工作组赶赴灾区;通往灾区的高速公路全部免费通行,保障运送伤员、灾区群众、救灾人员、物资等抗震救灾车辆优先通行;成都双流机场因震一度关闭,重新开启后优先保障救灾飞行任务。

从汶川到芦山,“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压倒一切”的追求没有变。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四川省委、省政府临危不惧,紧急动员部署。震后不到半个小时,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即率消防、安监、卫生和省军区应急救援队赶赴灾区。路断桥毁、飞石不断,挡不住省委书记、省长与受灾群众一起共御灾难的步伐。

在受灾最重的龙门乡,四川省“4·20”芦山7.0级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下设抢险救援、医疗救助、群众安置、道路抢通、物资保障等工作组,由省领导分别牵头负责,靠前指挥;省、市、县三级指挥机构三级合一,上下联动高效运转。

救人,安置,防疫,物资供应……以人为本,全力以赴科学救灾。

72个小时,省委书记的足迹遍及芦山、宝兴、天全等重灾区。

72个小时,省长冒着飞石奔跑前进的身影,让民众记忆深刻。

72个小时,上万人次伤员得到救治,23万多人被安置转移,震区主要交通干道实现抢通,乡镇对外通信全部恢复,商业网点、金融服务逐步恢复营业,电力修复从县城延伸至乡镇。

4月23日,“4·20”芦山7.0级地震应急救援进入第三天。一场防范次生地质灾害的战役打响,生命拯救仍在继续。

(二)桥断了,路塌了。从汶川到芦山,亲人在哪里呼救,救援队伍就挺进到哪里

路断、桥塌,通讯中断、供电中断。

挺进芦山、挺进宝兴、挺进天全!“黄金72小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向着“亲人”求援的方向前进。

“部队不睡觉也要挺进宝兴”。那些曾经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挽救人民于危难的人民子弟兵身影,再次出现在人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震后仅8分钟,成都军区空军5支应急分队即赶赴灾区;震后3个小时,第一支救援部队抵达震中,400多名危重伤员被送往异地救护。

4月20日18点40分左右,武警四川省总队抢险救援队200人徒步抵达宝兴县灵关镇,成为除雅安本地救援力量外,第一支进入宝兴县的增援队伍。21日早上7时许,成都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成为全国首支到达宝兴县城的公安特警救援队。

四川消防总队绵阳、内江、宜宾、遂宁、广安、阿坝6个支队的救援力量,徒步陆续在抵达。

没有路,哪怕是用肩膀,也要扛起一条生命通道——发生在救援现场的这一幕,被路过的记者拍摄下来,画面中,几位救援人员站在已经严重垮塌的路边塌方上,用肩头扛起木棒,让抬着担架的医疗人员通过。

这一刻,生命是他们肩头的全部重量。

大规模的生命援救,大量人员物资运输,没有路不行。

震后不到一个小时,全省交通系统第一时间调配应急队伍赶赴灾区,15支队伍在最短时间从不同方向在灾区汇集。

4月20日下午,雅安到震中芦山县的救灾主通道抢通。21日17时,省道210线宝兴县灵关镇至宝兴县城段抢通,至此,都江堰—小金—宝兴—芦山—雅安的生命环线通道形成。22日18时30分,重灾区宝兴县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及县、乡公路全部抢通,芦山县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全部抢通。

在空中,生命网也在铺就。

4月21日清晨6时前,成空某空防工程处建成4000平方米紧急起降点,供抗震救灾直升机专用。

21日10时34分,成都军区十三集团军某陆航旅的两架飞机从凤凰山机场出发,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飞行成功降落在宝兴县。

22日16时25分,空军首次实现向震区大规模空投救灾物资。严重缺水和食物的偏远地区灾区群众有了水喝、有了饭吃。

“芦山现场街灯亮了。”20日晚,这条微博被纷纷转发。21日21时02分,宝兴县城亮了。至此,雅安震区芦山、宝兴、天全三个县均已通电。与此同时,运营商为灾区号码提供短信和语音免费服务,呼吁把宝贵的信道让给生命救援……

捍卫生命,“孤岛”不孤。

(三)一个党员就是一支火炬,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从汶川到芦山,共产党员是人民的主心骨

在受灾严重的中里镇龙泉村5组,村支书杨才俊第一时间把一面鲜红的党旗插在抗震救灾最前沿的阵地上。“废墟里还有被埋群众!”连续9个小时,杨才俊带领党员突击队,从废墟中救出4名群众,并搜寻出两名遇难者遗体。“这个时候,必须让党旗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竖起来。”“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区告急!生命告急!关键时刻,在一面面党旗下,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第一时间迅速集结3200多支党员突击队和服务队、10万余名党员凝聚成强大无比的力量。

4月20日清晨,地动山摇。余震尚未平息,雅安市各级党组织紧急动员,全市组织系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项紧急通知随即下发: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做到确保工作深入一线直接指挥,务必做到带头冲在抗震救灾工作最前沿。

驰援芦山,石棉县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带队,分别组成12支党员先锋队,“接力”转移伤员,“拉网式”排查险情;荥经县的严道、青龙等乡镇为畅通救援“生命通道”,组成10余支党员服务队奋战在抢通保通的主干线上,并为来往车辆发放矿泉水、面包等生活用品。

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上,一名党员就是一支火炬,千千万万名党员汇聚成燎原之火,驱散阴霾。“地震了!地震了!快点帮我把针头取了!”地震时,正在卫生院输液的洪雅县花溪镇唐坝村民兵连长吴佳林,对护士喊了起来。拔下针头,46岁的吴佳林摁着针眼就跑到村里救灾。

汉源县医院副院长任尽翔刚刚走下手术台,来不及抹一抹额头上的汗水,就主动请缨并迅速组建16人的医疗救护队挺进灾区。公安民警王诗皓在母亲严重骨折、6岁女儿生病住院的情况下,瞒住家人第一时间报名到灾区。

在天全县新华乡落改村,老党员杨福云佩戴着“党员”袖标,忙前忙后地为村民服务,而他自己的房屋在地震中严重损毁。

铮铮誓言下,参与抗震救灾的广大党员靠的不只是一腔热血与忠诚。科学救灾、理性救灾——在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洗礼后,一个更加成熟的队伍,带来的是更加及时、有序和有效的救援行动。“如果发现有人被埋了,组织年轻人刨,伤得严重的赶紧送医院。”芦山县先锋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卓卉沉着地为党员们分配任务——不久前,社区曾举行过小型演练,预防减少伤亡。让行人避开房屋,给明显的危房外面系上红绸子——震后第二天的芦山县城里,党员先锋队队长凌新忠把各种细节想在了前面。“黄金72小时”里,冲锋在前的党员成了百姓的主心骨。震后20多个小时,灾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就实现了逐村逐户搜救,从废墟中救出320多人。

(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汶川到芦山,守望相助的中国人,再次挽手前行

地震发生时,全国抗震救灾医学专家正在成都出席第十届华西骨科国际论坛。地震发生后,与会专家就地加入抢救队伍,成为医疗救援队伍中的一员。

缺医、少药,面对灾区的困境,183支医疗队先后抵达灾区。地震发生后两个半小时,解放军42医院30名医生组成的第一梯队,前往灾区。当天下午4点,30张床位的野战医院开始收治伤员。

与此同时,一场阻击疫情的行动也迅速展开。除三州外,每个市派专业人员对口帮助一个乡进行灾后防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0日,雅安市荥经县矿山救护队冒着余震到达芦山。一路行进,一路搜救,全天成功搜救8名群众,并转运10余名受伤群众。21日17时47分,首趟抢险救援专列抢7次到达新津火车站,这是由甘肃天水装运的10车灾区急需棉被,全国各地发往成都铁路局的10趟“抢”字头货物列车此后陆续抵达灾区。

贵州、云南、广西、重庆、湖北、湖南等省区市也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赶赴地震灾区。

17岁的姚华东来了,5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让他成了孤儿,5年后,他要做一名帮助他人的志愿者。

以生命和爱的名义,更多力量在汇集。截至23日中午12点,四川已接受捐赠资金3.21亿元。

腾讯、阿里巴巴、新浪等纷纷行动起来,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寻人平台、捐款平台。四川日报网、四川日报微博等本地网络平台,搭建起信息传递的平台。

(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汶川到芦山,砥砺前行的四川人用乐观与坚韧,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

4月21日中午,两口大锅,一个简易灶台,芦山县宝盛乡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传出了饭香。午饭的菜有回锅肉、莲白炒鸡块、拌菜,原料都是受灾群众从各自家中抢出来的。“自家的东西,拿出来大家一起吃。”

大地还在颤抖,身处灾难的普通人,却以坚韧与刚强、质朴与乐观,向灾难宣战,向生命致敬。

地震到来的时候,龙门乡五星村20岁的小伙子骆永龙从睡梦中惊醒,赶紧往外跑。跑到院子里,才发现自己被砖瓦砸伤,满身是血。但一听说6组的一个年轻母亲和几个月大的孩子被埋,他赶紧跑去营救。

宝兴县灵关镇新桥西街受灾群众洪雯家中3人被埋。“是乡亲们把我们挖出来的。要是没有他们,我们一个都活不成。”

4月20日傍晚,经历了一天的紧急援救,芦山县龙门乡安静下来。各种各样的自制帐篷在安置点搭建好了。“你们去睡,我来守夜。”场镇居民张大合主动请缨。

“我们进入灾区算早的,但发现大部分乡亲都已经靠自救安全了。”来自宜宾的消防队员李金涛说。

在芦山主城区,65岁的周绍英和其他两位老人还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送来一锅热腾腾的粥。“大家都是来帮助我们的,不能饿着肚皮。抗震要好久,就送好久的粥。”

“请让出生命通道”,成雅高速公路创业路口,3名女孩头顶烈日拉出一条横幅。天全县人民医院帐篷病房里,多出了许多新生儿,从1号一直编到11号。有3名宝宝的父母,为孩子起了带有“震”字的名字——是为铭记,也为感恩。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从汶川到芦山,72小时的生命救援,让世人再次看到,那早已熔铸进我们血脉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记者 胡敏 李秋怡 张彧希)

(责编:吴斌、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