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震区日记:不息的芦山

记者  彭  俊

2013年04月24日08: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4月23日,震后第四天。

中午12时,芦山县城南街,救援队伍从废墟里抬出一名遇难者。淫雨中,街对面,逝者的妹妹蹲在地上,哭成泪人。

此前1小时,芦山县城体育馆附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救治点。18岁高三女生杨美江得到一个高兴的消息:经过远程会诊,医院决定赶制一副支架,让腰椎骨折的她,能坐着学习,参加高考。

此后两小时,芦山中学。杨美江的390多名同年级校友,乘坐大巴车,赴成都西南财大异地复课,迎接高考。大门两旁,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列队送别,一名男生扯着嗓子喊:“加油!”

灾区每天,每分每秒,或许都有这样的悲喜剧。逝者既已去,生者当不息。芦山中学副校长杨洪说:“年轻人是芦山的希望,不能因为地震耽误他们。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正在高考冲刺阶段。”

学校教学楼的旁边,一片空地上,三台推土机在紧张作业。平整土地、铺上水泥、搭建板房,为高一高二复课的努力正昼夜不休。现场监理人员说,“不出意外,最晚下周一,孩子们就能回来上课。”

老县城,芦山初中。周绍义校长站在雨中,略显愁容。学校两个操场,都已扎满帐篷,安置了附近灾民。县城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空地了。“县里还在想办法,记者也帮着呼吁下吧,看附近县市有没有地方,让我们搭板房复课?”

灾区需求很多,周校长的愁心事,经本报法人微博发布后,至记者截稿时,暂无响应。甚至有网友评论:复课真有这么着急、这么重要吗?

汪小涵,芦山初中初一女生,坐在安置点的帐篷里,担心手机没电。昨天是周一,她给班主任打电话,问哪天能复课。老师让她等电话通知。

她的哥哥,汪子尧,在天全中学读高二。这几天,哥哥一边等待复课消息,一边跑到街上当志愿者。“爸爸说我太小,让在帐篷里守着。”汪小涵说。

课本都在家里,爸爸不让去拿,房子随时会垮,很危险。还有一周就要考试了,班上排名前十的汪小涵,很想复习功课。每天,她都在心里回想课本内容。

写稿的过程中,记者先后收到三个短信:第三军医大学政治部干事赵虹霖说:大约万元的支架,明天就能做好;从重庆运过来后,将免费送给杨美江;部队还会派专车,把杨美江送到成都,让她和同学们一起复习,满足她的心愿。西南财经大学教师易皓华说:和芦山中学的学生们一起,一路顺利,已经到达成都光华校区,晚上将由专业教师先进行心理辅导。来自中国青基会的张娇凤说:给芦山国张中学搭建的11间、800多平方米板房教室,明天上午将竣工交付,能让600余学生回到课堂。

记者想起,启程前的车里,芦山中学高三(1)班男生竹建达说:“不管考上什么大学,毕业后我想回到芦山。大家那么关心我们,明天的芦山必须更好。我是芦山新一代,我要建设好家乡。”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