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抢救生命、分秒必争的“黄金72小时”

2013年04月23日18:12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近2万名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第一时间从四面八方立体挺进灾区,全方位抢救生命和群众财产。

  灾难突袭,芦山县人武部官兵不顾家人和自己安危,全部人员立即集结,火速赶往房屋倒塌的废墟中救人。与此同时,200多人的应急民兵队伍迅速组成。

  强震发生仅仅10分钟,成都军区及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时组成。

  “组织部队火速救人!”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委朱福熙第一时间向所属部队下达救援命令。

  成都军区某陆航旅紧急派出2架直升机飞往芦山地震灾区,对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及周边重灾乡镇实施空中勘察。

  仅仅半个小时,由近2万人组成的搜救、医疗、交通、通信、情报、运输和各类保障大军全部出动,火速赶往灾区。

  53岁的郑静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救援首席医疗官,武警总部后勤部副部长兼武警总医院院长。地震发生后,他在第一时间抽调全院22名医疗护理骨干,组成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火速赶往芦山灾区。

  他带领救援分队在芦山县救治转送完伤员后,又急于赶赴宝兴县重灾区。由于气候多变,宝兴县城狭窄拥挤,直升机空中运输一再被延迟,公路输送异常艰难。

  焦急等待的郑静晨对队员们说:“再等不到天候变好,我们就连夜走进宝兴!”

  为了尽快向宝兴挺进,焦急的何止郑静晨将军一个。

  空军直升机大队、成都军区某陆航旅飞行大队24小时待命。武警交通、水电部队、成都军区军交部门和四川交通战备机构,24小时持续不断地打通和守护灾区连接外面的公路。

  芦山县宝盛乡一处2公里公路发生大面积塌方,多处路面被山上滚落的巨石阻断,两块巨石横在道路中间。40多名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冒着余震落石的危险,携带6套大型挖掘设备,昼夜连续奋战抢通道路。

  宝兴县交通通信中断,一度成为“孤岛”。为了尽快打通生命通道,成都军区、四川省交通战备专业队伍和武警部队,投入800多台机械设备、1800多名官兵和专业民兵,人机结合,轮班作业。经过50个小时艰苦努力,宝兴县至五龙、明礼、陇东、永富等4个乡镇公路在22日10时全部打通。

  短短72小时,人民子弟兵先后搜救治疗群众2800多人,协助安置转移群众2.4万多人,运送各类物资1300多吨……

  “扩大范围,立体探查,不留死角,加大搜救,不放弃任何希望!”成都军区芦山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22日上午的指令再次强调,重灾区救援部队要分区划片进村入户,反复搜救,同时送医送药送粮送水送服务;受灾较轻的地区,当地驻军和人武部也要划分区域,组织专门小分队,进村入户,服务上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22日下午,成都军区1万多名官兵,深入灾情最重的芦山、宝兴县12个乡镇30多个村搜救服务群众。

  为科学统筹力量,提高搜救效率,联合指挥部将指挥层级压缩为两级,建立了专人联络、工作协调、值班报告和情况检查4项制度,并按地域区分4个责任区:第一责任区包括龙门乡、宝盛乡、太平镇、大川镇,第二责任区包括芦山县城及其余5个乡镇,第三责任区包括宝兴县全境,第四责任区负责空中行动,实施划片清排、逐户安置服务。

  救援部队小群多路、立体突进,想方设法进村入户,搜救幸存人员。14集团军工兵团国家级地震救援抢险队57名官兵千里驰援震中龙门乡、宝盛乡,使用热成像、雷达、声波等生命搜索设备和4条搜救犬展开科学搜救。13集团军某陆航旅派出28架次直升机,配合地面搜救服务。某炮兵团1000余名官兵徒步穿越塌方路段,在宝盛乡、太平镇、大川镇等重灾区转移被困人员300余名。

  震区余震不断,救援部队与当地政府密切协作,在空旷地域建立安置区点120余处,协助安置受困群众,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并发放了瓶装水、食物、药品等急需物资100余吨。

  23日一清早,地震灾区又下起了小雨,天灰蒙蒙的,救灾官兵又冒雨出发了。新的一天,在拉网式搜寻救援服务中开始。(记者蔡晖、王经国)

(责编:吴斌、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