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清仁乡受灾群众在搭建临时避难棚。当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芦山县清仁乡出现大量房屋倒塌的灾情。目前,来自各地的救援人员正在灾区展开救援。 余 坪摄(新华社发)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地震发生一小时内,本报记者已紧急赶往灾区。
14时,在芦山县迎宾广场外,临时应急指挥中心已搭建完毕。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临时报警点均在此处设点,广场上人头攒动,除了前来咨询相关事宜的人外,大部分为集中到户外避险的当地群众。
14时15分,记者来到芦山县人民医院。医院外已搭起8排白色帐篷,设立了“芦山地震应急指挥部”。住院部大楼外已集结大批医生、护士和武警战士,不断有车辆出发前往灾区一线,医院把所有救治力量全部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室外,受伤群众在芦山县人民医院进行预处理和紧急处置后,会被送往雅安市第二医院、第四医院。危重病人将被送往位于成都的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截至下午17时,芦山县医院已收治病人2260余人。
震后第一晚,灾区群众吃什么?住哪里?有什么困难?
记者注意到,从17时起,在芦山县清仁乡大板村、龙门乡王家村等地,村民已经陆续搭起过夜用的帐篷,吃上了第一口热饭。他们通过邻里互助的形式,不等不靠,积极展开自救,确保震后生活秩序基本正常。
17时17分,在重灾区清仁乡后坝组,10余名村民正在准备搭帐篷的材料。后坝组共有300户人,2人遇难,20余人受伤。村民杨宗全说:“地震后,后坝组90%的房子被震塌,所有房子都成了危房。搭起帐篷是照顾老人和小孩先住上一晚。”
杨宗全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村民们十分团结。“大灾当前,都是一家人!”杨宗全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家崭新的彩条布,与左邻右舍一起,很快搭起了长约30米的简易帐篷,“有了这个帐篷,地震后的第一个晚上就不怕下雨了,老人孩子就有安身的地方了。”
17时30分,龙门乡王家村三组的村民王诚合在溪边搭起了土灶,开始生火做饭。望着身后300多双期待的眼睛,王诚合百感交集。“这是震后第一顿饭,300多人等着吃。”王诚合告诉记者,“大锅饭”的材料是东拼西凑来的,村民们自发地将家里剩下的蔬菜、大米集中到溪边……就这样,村民们吃上了震后的第一口热饭。
19时左右,他们又纷纷来到路边,搭起帐篷。74岁的舒昆禹老人拿着下午在小卖店买的40支蜡烛,沿街发放给村民,“今晚肯定停电,我让小卖店把蜡烛给我留下,下午就备上了。一吃完饭就挨着发,现在只剩下两支了。”
除了送蜡烛,舒昆禹下午还买了30多瓶矿泉水,“震后最困难的是饮水,我赶在小卖店的水被买光前备了一些发给大家。”
20时左右,芦山县王家村二组村民周琴已带上全家共11口人住进了帐篷,3个孩子在帐篷里玩着游戏。“搭帐篷用的油布是家里晾晒谷物用的,发电机是附近电厂里借来的。”周琴说,他们刚刚吃了泡面当晚饭。
从灾区群众的反馈来看,目前灾区最缺的是饮用水。清仁乡后坝组村民反映,地震后,他们曾到一公里外的泉眼取水。“平时那里的水非常清澈,捧起来就能喝。现在水已经浑浊不清了,取回来的水根本不敢用。”杨宗全说。
清仁乡共星组村民杨强告诉记者,下午6点左右,生产队长给每户人家送了一瓶矿泉水。“一户平均有4个到5个人,矿泉水除了喝,还要做饭,根本不够。现在物资紧缺,我们也能理解,希望救援物资赶紧送进来。”杨强说。
此外,灾区群众反映发电设备、用于搭帐篷的油布、食品供应紧缺,来自成都、德阳、绵阳各地的救援车队、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赶往灾区。截至21时47分,已有8800余名官兵投入抢险救灾。
现在,灾区群众都能互相体谅。大家说,今天是地震后第一晚,救人是第一位的,我们自己能克服的就尽量自己克服。(特派记者 钟华林 刘 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