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寄語:青春隻有一次,應該把它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馬劍霞脾氣倔,這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大坪子鄉是出了名的。這個外鄉來的年輕女孩,在“沒人愛來,來了便走”的大坪子鄉中心校一待就是10年,當上了“沒錢、沒資源”的校長,被網友稱為“最美鄉村女教師”。
師專畢業時,身邊的同學想方設法留在城市任教,她卻偏偏要去山溝裡當老師﹔在艱苦環境下撐了幾年,領導有意調她離開,她卻偏要留下﹔被網絡捧紅后,有了更多的資本向上級討要資源,她厚著臉皮為學生、為學校爭取政策,卻絲毫未顧及自己的未來,還是留在大坪子鄉。
大坪子鄉中心校的偏遠,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曾多次到學校採訪過馬劍霞的資深記者這樣評價:“我到過不少偏遠山區,這是我走過最難走的一條路。”大坪子鄉是雷波縣唯一一個不通公路的地區,從縣城到鄉裡,隻有一條兩尺寬的羊腸小道依山盤旋而上,去位於山梁上的大坪子鄉中心校,唯一的方式是徒步。
在這條路上,馬劍霞摔過很多次。她每周下一次山,到鄉上的集市買一次菜,吃一周。學校沒有冰箱,天氣熱時,菜和肉很快就腐爛了。
艱苦的條件導致這所學校留不住人。從2007年馬劍霞被任命為校長開始,這裡先后來過20多名教師,最后都由於各種原因“調離”了,唯有馬劍霞,堅守至今。
她在這裡當起了“沒人願意當”的校長。她四處奔走,募集善款、索要批文,把中心校辦成覆蓋1至6年級的完小,當時包括4個村小的學生在內,學生增至150多人。2008年7月,大坪子鄉中心校17名小學生畢業,結束了鄉中心校沒有小學畢業生的歷史。
在她的努力下,大坪子鄉的孩子們第一次集體做了課間廣播體操,第一次參加了“六一”兒童節活動,第一次嘗試辦起了紅領巾廣播站,當起了小小通訊員。
如今,大坪子鄉中心校有8名教師,114名學生,教師的平均工資已經從馬劍霞剛來時的200多元漲到2000余元。因為“最美鄉村女教師”的出現,雷波縣從不多的財政收入中特批了10萬元給學校用於校舍屋頂和牆面翻新,社會各界人士也對學校、貧困學生給予了各種幫助。
前不久,她就在黨的十八大參會期間“厚著臉皮”向坐在自己身邊聽會的四川省電力公司老總王抒祥要了價值19萬元的資助。馬劍霞一邊說,一邊不好意思地低頭笑著,她告訴記者,王抒祥在了解了自己和大坪子鄉中心校的情況后,客氣了一句,“以后有困難可以找我”。
她便馬接下話茬,“我們學校確實很困難,孩子們冬天連一件像樣的棉衣都沒有,全是洞。”出乎意料的是,僅僅一頓午飯的工夫,她就接到了四川省電力公司團委書記打來的電話,“問我需要些什麼資助,我也沒客氣,就要了老師的筆記本電腦、學生過冬的棉服和課桌椅。”
這兩天,棉服和筆記本電腦已經到位了,課桌椅也將很快運抵。
馬劍霞現在的想法是,趁著學校還受領導關照、自己還被輿論關注的時候,能多為孩子們爭取一點。“以后如果我有更高的發展平台,我會為學校、為涼山州的山裡娃爭取更多。”她說。(王燁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