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人事頻道平台首頁

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答案

2012年12月10日09:43    

一、概括材料的主要內容

材料1主要內容是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要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做好農村工作,發展糧食生產。

材料2主要內容是廣東產業結構有硬傷,現代化重工業的啟動將成為廣東新一輪經濟增長重要特色。

材料3主要內容是東莞某鞋廠老板不願搬遷工廠。

材料4主要內容是香港電子集團遷廠,節約成本求發展,高級技工缺乏成為攔路虎。

材料5主要內容是東莞模式已面臨巨大危機,但如何轉型並沒有明確的路徑。

材料6主要內容是技術創新是日本經濟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

材料7主要內容是跨國公司在我國建立糧食加工企業促進我國糧食加工業的體制改革。

材料8主要內容是糧食問題舉世矚目。

材料9主要內容是國家糧食局領導就我國糧食問題答記者問。

材料10主要內容是專家認為我國糧食問題不容樂觀。

材料11主要內容是網友就我國糧食價格問題提出建議。

二、分析材料

材料主要介紹了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績,也提出了目前面臨的許多問題。一方面介紹了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自主創新能力差,經濟發展方式落后,因此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另一方面,主要介紹了我國農村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糧食價格問題,農民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種糧科技含量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等,因此要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發展糧食生產,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

三、解題分析

第(一)題要求對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進行概述。注意是對主要問題的概括,切不可概括成材料反映的主要內容,另外注意題目要求不要寫成文章,表述要有條理,概括要全面。

第(二)題僅限報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第1題要求對給定材料3中林老板的心態進行分析,並指出其心態反映的本質﹔第2題是對給定材料11中提出的觀點談談看法。答這兩道題要觀點明確,分析恰當,並且要注意有條理。

第(三)題僅限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的考生作答,也包含了兩道小題。第1題,要求對給定材料5中提出的“歡迎沿海地區產業轉移”談談自己的看法。答這道題要觀點明確,分析恰當,條理清楚。第2題,題目給出了某學術團體就我國糧食問題提出的四點對策,但其在內容上和表述上都存在問題,要求指出問題所在並提出修改意見,答這道題一定要明確指出存在哪些問題,寫出具體的修改意見,並寫出需要補充的內容,注意條理清楚、表達簡明。

第(四)題是議論文寫作題。胡錦濤總書記到河南、安徽考察,引發了我們許多思考。要求考生聯系給定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需要注意的是題目對報考不同職位的考生要求不同,對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的考生要求深入思考,寫一篇視野開闊、見解深刻的文章,因此要統籌全面﹔而對報考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的要求相對簡單一些,對“給定材料”中反映的一個主要問題,寫一篇見解比較深刻的文章即可。

四、參考答案

(一)答案提示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

(1)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含量低下、附加值低的勞動力密集型制造產業比重較大。

(2)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產出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佔相當比重。

(3)企業自主創新意識不足,創新能力不強,高技術人才匱乏,缺乏競爭力,抵御風險能力較差。

(4)產業分布不均,城鄉、地區發展不平衡,差距較大。

(5)糧食生產存在隱患,糧價偏低,農資價格較高,農民增收困難,種糧意願不高,部分地區甚至發生拋荒現象。

(6)外貿依存度較高,外資企業擠壓了民族企業的發展空間。

(二)答案提示

1.該材料反映出林老板不願遷移工廠、安於現狀的心態。一方面工廠內遷會導致補給線拉得很長,這對工廠是致命的打擊﹔另一方面越南勞動力缺乏、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力不大,遷移工廠並不利於工廠的發展。林老板的心態反映出部分中小企業缺乏長遠眼光、缺乏自主創新意識,使得企業轉型困難,並且企業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無法推出高端產品,不能走出低端化生存的困境。

2.首先,給定材料中提出的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關鍵之策是提高糧食價格,這確實是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對策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農民收入,對促進糧食生產發揮重要作用。但提高農民種食的積極性、提高農民種田補貼、調控好農業物資的價格、增加農業科技投入科技興農、確保糧食安全才是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根本途徑。

給定材料中提出不必擔憂對低收入人群的影響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提高糧食價格農民得到收益的同時,作為消費者其糧食成本會相應提高,他們的利益將受到損害﹔另一方面,城鎮居民中的低收入者的飲食成本也會相應提高,況且這種影響通過補貼並不能完全避免。所以,糧食價格一定要定在合理的水平之上,在提高糧食價格的時候要做到統籌兼顧,要兼顧到糧食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尤其要兼顧低收入人群的利益。

(三)答案提示

1.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布局分工的重新調整,推動了資金、技術的流動和轉移。在國際市場需求的帶動下,這使得我國東部沿海相關產業迅速發展,一方面沿海地區的土地利用率越來越低、水電資源緊張、污染嚴重,另一方面使得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是必要的。

但是,內地省區提出“歡迎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口號並不是明智的,我們應該有條件地轉移,歡迎那些節約型、環保型、技術創新性企業轉移,並要充分考慮節約用地,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杜絕盲目轉移,堅決防止在產業轉移的同時帶來污染轉移。同時還要做好規劃工作,實現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互利共贏﹔抓好培訓,促進高層次勞動力轉移就業。

2.(1)沒有針對性,表述不合理。修改如下:確保糧食產量不僅要加大農業投資,還要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和農業的基本生產能力。並且不能一味地擴大糧食產量,那會出現傷農狀態。

(2)空發議論,不具可行性,科學分配有限的糧食不可能實現。修改如下:要根據每個國家不同的情況,加強國際間的合作,並要在具體的細節上把握,以解決糧食問題。

(3)表述不嚴謹,不具可行性﹔該調查僅限單位食堂,不具科學性,並且要提出具體節約糧食的策略。修改如下:要切實做到節約糧食,一是樹立節約意識,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二是發掘節約潛力,適量定餐,避免剩餐。三是強化節約行為,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帶回家。

(4)不具可行性,違背基本常識,材料中明確提出發達國家把農產品作為掠奪發展中國家的工具,因此,此對策既不可行也不安全。修改如下:發展中國家應該立足於本國,實現糧食的基本自給。

(四)答案提示

1.僅供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參考

立足自身 提升能力 迎接挑戰

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三十年來,我們在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取得了偉大成就,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一個自信成熟的中國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但我國發展也面臨很多的挑戰。我國經濟內外需求結構不平衡,國內需求結構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我國在長期的經濟發展中投入的各類國內和進口的能源、資源過大,生態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核心技術,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缺少世界知名品牌,我們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換取微薄的利益,成為低端產品的“世界工廠”。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正愈演愈烈,造成歐美市場對中國出口產品需求下降,勞動密集型企業生存壓力增大,面臨轉型和升級。此外,農民增收困難,種糧積極性不高,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撂荒現象。

國內經濟面臨的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說明,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到資源環境的制約,越來越受到結構不合理、社會發展滯后的制約。對此,我們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立足自主創新,提升競爭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我們要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於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們要先練好“內功”,加強自主研發,提高產品質量,及時進行產品結構轉型,提升企業競爭力。

我們要培養自主創新能力。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增強企業主體創新能力,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平台,大力營造創業創新環境,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我們要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調整和優化投資結構,更加注重投資的有效性,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我們要努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要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促進服務業擴大規模、優化結構、提升能級、增強輻射,不斷提高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我們要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規模農業,穩步發展都市現代農業,著力提升農業經濟功能、生態功能和服務功能。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圍繞促進農民增收,狠抓政策聚焦和資源整合,從政策和制度上保障農民有效增收。加大農業品牌培育和標准化基地建設力度,提升農產品安全監管水平。

“大浪淘沙,方顯英雄本色”。 我們要勇於面對挑戰,在挑戰中尋求機遇。我們要以先進的理念指導發展,以寬廣的視野尋求發展,以務實的舉措推動發展。立足自身,提升能力,鑄就輝煌。

2.僅供報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參考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隨著中國經濟國際化的加強,中國的制造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中國的制造業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然而,中國要從中、低端產品的“加工廠”轉變為世界制造業的中心之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過去,中國很多制造商只是別人的生產基地,很少創立自己的品牌。但產品的經濟價值主要來自創新和品牌。在缺乏核心技術的情況下,國內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企業的競爭力受到明顯的制約。

為了進一步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需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國家技術創新,尤其要完善企業自主創新的法律和政策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逐步制定和實施了若干有關技術創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但還很不完善,重要的是缺少一部有關國家創新體系和企業自主創新的基本法。因此,要通過修訂法律使科技進步法成為國家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的基本法﹔對政府採購法、企業法以及稅法等相關法律也要進行修訂,將鼓勵自主創新、規范市場行為和創新行為納入這些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中。

(2)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主體。

針對我國企業發展實際情況,我們必須通過發展戰略轉型來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要積極發揮民營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壯大自主創新的主體。要引進和學習世界上先進的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創新,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隻有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國際地位和尊嚴。

(3)推進教育創新,培育創新人才。

教育能否發揮其培育創新人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的作用,是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敗的關鍵。一是要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創新源和科研院所智力源的作用,增強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評價體系,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二是發揮高校人才培育功能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實現實驗室人才和創業型人才相結合,培養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場的新型的創新創業人才,最終推動創新。三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體制,激發大學與科研院所的創新動力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推進產學研密切合作的機制﹔特別是增強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和市場的聯系,引導它們與企業的合作交流、合作教育,增強科研立項的市場導向意識,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場轉化率。

(4)發揮政府制度保障作用,營造創新環境。

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需要形成有利於創新的社會環境,政府作為創新活動的重要參與者,除了在公共技術研發投入中發揮引導作用外,其最大的職能在於提供制度保障,營造創新環境。政府應該在法制規范、政策制定、輿論營造中發揮服務型作用,如通過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對創新行為進行鼓勵和保護﹔建立以鼓勵冒險、分散風險的風險投資制度,為自主創新提供金融支持體系﹔在創新環境上,政府要為創新人才和創業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完善創新活動的硬件和軟件環境。

來源:華圖教育

 

分享到:
(責編:吳思瑤(實習)、董宇)

最新公告

最新公示

模擬考場

  1.